新華網 正文
解放摩蘇爾不等于IS將徹底覆滅
2017-07-11 08:42:11 來源: 解放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摩蘇爾,這座被“伊斯蘭國”(IS)霸佔3年多的伊拉克第二大城市終于迎來“光復”。伊拉克總理阿巴迪10日正式宣布摩蘇爾全面解放。作為IS在伊拉克的大本營,也是IS最高頭目巴格達迪自封“哈裏發”之地,收復摩蘇爾無疑標誌著盤踞在伊拉克的IS已經窮途末路,反恐戰爭又迎來一個重大轉折。從阿勒頗到摩蘇爾的解放,直至最終攻佔IS“老巢”拉卡,大勢已難逆轉,一切只是時間問題。不過,這是否意味著IS將徹底覆滅,中東從此太平?

  或演變為跨國恐怖集團

  “雖然失去立足之地,但是IS並未喪失恐怖能力。”《紐約時報》評論稱,即便丟失了摩蘇爾和拉卡,也並不意味著IS的敗亡,它會“葉落歸根”,幹它的“老本行”——作為一支反叛武裝而存在。IS的觸角會伸向全球,其意識形態也將繼續鼓舞全世界的激進分子,因為IS已經是一個全球組織,其領導力和再生力已然成熟。

  IS武裝雖然被打散,但它絕非“無家可歸”。在伊拉克,IS仍控制著塔爾阿法、哈維賈等北部城鎮及安巴爾省大片地區。在敘利亞,雖然IS的最高指揮人員已逃離“首都”拉卡,但是幼發拉底河谷目前仍掌控在IS手中。不少頭目還轉移到邁亞丁,一個位于拉卡西南110英裏(約合177公里)處的小鎮,此處附近有石油設施以及穿越周圍沙漠的石油管線。

  更重要的是,IS具備在全球范圍進行煽動、招募、指揮恐怖分子發動襲擊的能力。

  IS的海外分支正在發展壯大,它們在利比亞、埃及、葉門、阿富汗、尼日利亞和菲律賓肆虐,這多少也彌補了IS在伊敘的損失。

  此外,歐洲情報官員稱,從2014年末到2016年中期,大約有100到250名海外激進分子通過土耳其邊境回流歐洲。不過,IS對西方國家本土公民的強大“誘惑力”更值得警惕。喬治·華盛頓大學與國際反恐中心的聯合研究發現,在2014年6月到2017年6月發生在歐洲和北美的51起被IS認領的襲擊中,65名襲擊者裏面僅18%曾在伊拉克或敘利亞戰鬥過,大多數都是本國公民。

  在網絡世界,IS也獨霸一方。其成員和支援者炮制出各種宣傳資料、制作炸彈手冊、加密指南,以及“傳授”如何用卡車撞死更多人的技巧,在網絡上散布,蠱惑人心。而且,IS擅長運用“精神勝利法”提振追隨者的士氣。他們竭力淡化當前的失利,只是將其描述成持久戰中的挫折而已。美國官員也承認與IS打“網絡戰”並非易事。

  “治理真空”孕育新衝突

  若進入“後IS時代”,IS離去後留下的“治理真空”也將孕育新的衝突。

  自IS崛起之後,美國及其盟友的戰略重點是在軍事上打垮該組織,但是在政治、經濟和安全上如何重建、治理遭IS破壞的城市和社區卻付之闕如。“在經受暴力和創傷的背景下,確保和平比贏得戰爭要難得多。”《華盛頓郵報》説。

  治理真空將導致地區亂局的出現。來自“國際危機組織”的約斯特·海特勒曼指出,阿拉伯人和庫爾德人、什葉派和遜尼派都將展開一場圍繞戰利品的爭奪戰。

  以伊拉克為例,一個沒有IS的摩蘇爾將成為伊拉克政府和庫爾德人上演權力鬥爭的舞臺。借與IS作戰之機,庫爾德人已佔領伊拉克北部70%的領土,控制了石油儲量豐富的基爾庫克,這些領土在阿拉伯人和庫爾德人之間存在爭議。伊拉克庫爾德自治區主席巴爾扎尼還計劃在今年9月舉行獨立公投。庫爾德人的獨立“抱負”將對伊拉克的穩定構成挑戰,而巴格達的什葉派政府恐怕很難奪回該地區的控制權。這些都將使伊拉克北部局勢變得復雜。

  教派矛盾可能重新被激化。打擊IS的同時也使什葉派民兵實力大增,其中不少民兵組織得到伊朗資助,這使遜尼派擔心不已。如今有2500萬遜尼派穆斯林生活在巴格達和大馬士革之間,如果什葉派政府治理不善,加上該地區原本就盛行教派主義,教派衝突可能會被再次挑起。而這些遜尼派穆斯林很可能成為“伊斯蘭國2.0”的“後備軍”和支援者。

  恐怖勢力也很難最終根除。蘇凡認為,最初催生激進聖戰主義的條件,諸如政治動蕩、教派衝突以及治理落後,至今仍困擾著伊拉克、敘利亞和世界上許多動蕩地區。IS的沒落或許將為“基地”的東山再起或者兩大恐怖組織的“聯盟”提供契機,將給地區和全球安全形勢帶來長久威脅。(記者 廖勤)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一諾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伊拉克總理正式宣布摩蘇爾全面解放
    伊拉克總理正式宣布摩蘇爾全面解放
    伊拉克總理宣布摩蘇爾戰事取得勝利
    伊拉克總理宣布摩蘇爾戰事取得勝利
    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結束並關井
    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結束並關井
    青海門源油菜花海引遊客
    青海門源油菜花海引遊客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992612965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