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專訪:讓民間人文交流為“一帶一路”提供助力——訪絲綢之路和平獎基金會主席邵常淳
2017-05-09 13:11:51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布魯塞爾5月8日電 專訪:讓民間人文交流為“一帶一路”提供助力——訪絲綢之路和平獎基金會主席邵常淳

  新華社記者潘革平

  “國之相交在于民,民之相交在于心。‘一帶一路’不僅是經濟合作和貿易往來之路,也是人文交流與文明對話之路。通過民間交往、加深交流、增進互信,厚植民意基礎,可以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提供不竭動力。”絲綢之路和平獎基金會主席邵常淳日前在布魯塞爾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如是説。

  邵常淳幹練的語鋒中透露出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層思考和觀察。他表示,這是個合作倡議,中國沒有特別的地緣戰略意圖,無意謀求地區事務主導權,然而國際上相關負面言論卻時常沉渣泛起。

  邵常淳認為,其中既有中國實力上升造成的結構性矛盾,也有市場競爭、意識形態、文化差異等帶來的誤解和偏見,但忽視民間人文交流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一帶一路”倡議涉及很多國家、數十億人口,這些國家的政治制度、意識形態、文化傳統等千差萬別。與沿線國家穩定的政治和經貿關係是基礎和前提,但良好的民間關係也必不可少。公益性、非營利性、志願性等天然屬性使民間組織更具有親和力,更易與不同利益、觀念的社會群體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從而為“一帶一路”創造良好的國際社會輿論。

  邵常淳強調:“絲綢之路的精髓就是文化包容,就是破除意識形態,我們要理直氣壯地樹立文化自信。”他表示,一個國家在推廣自身價值時,都離不開文化作為鋪墊。例如,日本使用的是動漫、韓國是青年劇,美國宣揚的是人權等普世價值,而歐盟突出的則是自身制度優勢,因此中國也必須理直氣壯地説出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即強調“和平”“平等”“友好”的和諧包容、文明寬容理念。

  邵常淳表示,在對外交流具體過程中,切忌強推中國概念、中國文化或價值觀,而要認真傾聽沿線國家民眾的呼聲,通過相向而行的努力,不斷縮小認知鴻溝,真正將共商、共建、共用的原則精神落到實處。

  邵常淳介紹説,多年來他一直致力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植人脈網絡,聘請一大批當地的社會賢達擔任顧問,拉近友好感情。由他擔任理事長的北京和平之旅文化交流中心10多年來在國內外成功舉辦多場國際人文交流活動,成為一個重要的國際美術和藝術交流平臺。

  由他擔任主席的絲綢之路和平獎基金會所設立的“絲綢之路和平獎”,旨在弘揚絲綢之路精神,鼓勵世界不同文明間的對話與合作,推動各國、各民族間的經濟合作與文化交流,共創和平,共同發展。2014年5月19日,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在上海獲得首屆“絲綢之路和平獎”。

  邵常淳表示,“一帶一路”框架下展開的新型公共外交可以更多地倚重海外華人、商界、非政府組織、大學、智庫等民間力量,以推動形成一種跨國家、跨領域、跨階層的社會網絡。哪些領域政府的作用要強化,哪些領域讓民間力量站在前臺,這方面需要頂層設計,作出周密安排。在民間試水的基礎上,政府可以發揮大作用,這一切都要統一規劃、統一部署、統一指導。

  邵常淳認為,當前情況下,服裝、中餐可以成為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載體。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可以充分利用遍及世界各地的中餐館、行業協會,組織更多的中餐海外文化交流活動,讓中國餐飲、中國文化深入普通家庭。

  邵常淳最後強調,絲綢之路的歷史溯源兩千年之久,“一帶一路”倡議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人文交流需要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長期努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情況復雜,存在著地緣政治矛盾以及語言、文化、宗教、制度、族群等各種深層隔閡,這一切都需要著眼于長遠和未來,去精耕細作。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陽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柏林德俄博物館紀念二戰勝利72周年
    柏林德俄博物館紀念二戰勝利72周年
    重慶北碚:棗林裏的火鍋樂園
    重慶北碚:棗林裏的火鍋樂園
    廣西柳州清理水浮蓮保護水環境
    廣西柳州清理水浮蓮保護水環境
    廣西侗鄉三江梯田如彩虹鋪山間
    廣西侗鄉三江梯田如彩虹鋪山間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8691120942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