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美國奧蘭多2月10日電(記者林小春)由中國專家編著的《特高壓交直流電網》英文版10日在美國東南部城市奧蘭多舉行首發儀式。參加首發儀式的有關代表和專家認為,這本著作全面總結了中國特高壓電網發展的實踐經驗,對於世界各國電網技術發展具有借鑒意義,將進一步促進中美兩國能源電力行業的合作交流。
中國國家電網總師辦主任梁旭明在首發儀式上説,過去10年中,中國國家電網先後攻克了電壓控制、外絕緣配置、電磁環境、成套設備研製、系統集成、試驗能力等特高壓技術難關,全面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特高壓交直流輸電核心技術和全套設備製造能力。由該公司董事長、高級工程師劉振亞編著70余萬字的《特高壓交直流電網》對此進行了總結,將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提供重要理論參考和實踐借鑒。
他介紹説,中國國家電網已累計建成“三交四直”特高壓輸電工程,在運在建的特高壓線路、變電(換流)容量分別超過1.5萬公里和1.5億千伏安。2014年,中國特高壓技術“走出國門”,成功中標巴西美麗山水電站特高壓直流輸電項目。
他説,近年來中美在智能電網技術等方面開展了務實合作,相信這一著作英文版的發行,將進一步促進中美兩國能源電力行業的合作交流與共同發展。
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電力和能源協會執行總監帕特裏克·瑞安對特高壓技術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説,中國能源資源集中的西部地區,距離中東部負荷中心有1000到4000公里的距離。中國國家電網大力發展特高壓技術,解決了大容量、長距離輸電難題,其中特高壓交流輸電和特高壓直流輸電示範項目已分別安全穩定運行了6年多和4年多,這使得“中國在特高壓輸電的開發與應用方面領先世界”。
美國能源部前助理部長朱健榮以及一些美國能源行業的代表和學術機構專家也出席了首發儀式。此前,《特高壓交直流電網》中文版已於2013年發行,俄文版首發儀式於上周在莫斯科舉行。
特高壓輸電是指交流1000千伏、直流正負800千伏及以上的輸電網絡,可以長距離、大容量、低損耗地輸送電力。上世紀60至90年代,蘇聯、日本、美國、意大利等國先後提出發展特高壓輸電技術,開展了特高壓輸電規劃、設計、試驗和設備研製等工作,但均未發展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