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新聞分析:中國海洋科考為何探秘南大西洋
2017-10-11 14:50:57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向陽紅01”船10月11日電  新聞分析:中國海洋科考為何探秘南大西洋

  新華社記者 王卓倫

  “查清中國海,登上南極洲,進軍三大洋”是中國幾代海洋人的夢想。目前,正執行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考任務的“向陽紅01”船航行在南大西洋上。自8日于南非開普敦港起航後,它逐漸向任務作業區靠近。

  中國海洋科考為何探秘人類認知相對薄弱的南大西洋?這一海域有何特殊科研價值?記者採訪了船上專家。

  深海奧秘:探查“海底黑煙囪”

  大西洋航段首席科學家李傳順表示,南大西洋海域的核心工作是探查海底熱液硫化物分布特徵。“海底熱液硫化物是一種富含金、銀、銅、鐵、鋅的礦産資源,由洋殼內高溫熱液噴發至海底冷卻沉淀形成。它俗稱‘海底黑煙囪’。”

  “海底黑煙囪”主要出現在大洋中脊的斷裂帶上。由于海水沿裂縫下滲、受洋殼深部的岩漿等高溫物質加熱,形成接近400攝氏度的高溫熱液流體,可溶解洋殼內多種金屬化合物,便從洋底呈煙霧狀噴出,看起來猶如“黑煙”。

  南大西洋中脊為典型的慢速擴張洋中脊,與其他大洋中脊有明顯不同,比如它的岩漿活動相對較弱,海底熱液係統不易受到頻繁的岩漿活動破壞,因而噴發時間較長,可達10萬年以上,有利于形成大范圍的熱液硫化物堆積。

  生命奇跡:並非“萬物生長靠太陽”

  在“海底黑煙囪”周圍,無氧、無光、高溫、高壓的環境下,依然有生命存在,並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係統,科學家稱之為“暗黑生物鏈”。

  這些熱液生態係統構成了繁榮的深海生物圈,顛覆了“萬物生長靠太陽”的固有認知。“深海熱液活動周邊的生存環境,很類似地球形成早期的極端環境。一些生物基因組的研究也發現,這些生物非常原始,接近所有生命的共同祖先。”李傳順説,為此科學界的一部分科學家有了新的看法:深海熱液可能就是生命起源的地方。

  此外,令人驚嘆的是,海底熱液周圍生物的多樣性和生物密度,可與熱帶雨林相媲美,目前已發現的生物達到10個門類500多個種屬。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長、大西洋航段領隊孫永福表示,熱液活動區“暗黑生物鏈”神奇的生命表現,改變了傳統的極端環境下無生命存在的認識,豐富了深海生物基因庫,有廣泛應用前景。

  海洋環境:追蹤“海洋裏的PM2.5”

  研究顯示,海洋中75%的塑膠垃圾源自陸地。海洋塑膠垃圾已成為全球性海洋環境問題,嚴重威脅海洋生態安全、食品安全和公眾健康。微塑膠是指粒徑很小的塑膠顆粒以及紡織纖維,通常認為粒徑小于5毫米。由于微塑膠是污染載體,又被稱為“海洋裏的PM2.5”。

  據李傳順介紹,本航次在大西洋開展微塑膠調查作業在我國尚屬首次,走航過程中每隔400海裏將完成一個微塑膠調查站位。

  微塑膠體積小,吸附污染物的能力卻很強。海洋環境中已存在大量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不易溶解在水中,一旦微塑膠和這些污染物相遇,正好聚集形成一個有機污染球體。

  孫永福説:“在南大西洋展開微塑膠跟蹤,不僅可以比對微塑膠從近岸到大洋在不同海域的分布特徵,還有助于推動我國海洋微塑膠監測融入全球海洋垃圾監測和國際治理。”

  微塑膠會隨洋流漂浮到各地,進一步擴大污染范圍,因此微塑膠的調查研究將與洋流運動同步進行。

  孫永福表示,本次環球科考還將探查多個季風係統之間、洋流之間和高低緯度之間的聯繫機理,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保駕護航。

    “向陽紅01”起航執行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考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笑冬
相關新聞
  • 中國首次在北大西洋開展海洋作業
    (記者璩靜)14日,中國第五次北極科學考察隊在北大西洋冰島附近海域開展以海洋地質學為主的海洋調查。據專家介紹,作為北大西洋暖流和寒冷極地流的交匯海域,冰島附近海域是“大洋傳送帶”發生變異的敏感海域,也是全球氣候變化研究的重點海域。
    2012-08-15 16:43:35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燕山腳下秋色美
燕山腳下秋色美
豐收時節 悅在金秋
豐收時節 悅在金秋
秋雪如畫
秋雪如畫
故宮不再現場售票
故宮不再現場售票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91121786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