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浙江松陽拯救老屋試點一年半:幢幢老屋把鄉愁留住
2017-09-07 08:14:00 來源: 人民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原標題:浙江松陽被定為唯一“拯救老屋行動”試點縣一年半之後——幢幢老屋,把鄉愁留住

  三都鄉楊家堂村整體布局呈階梯式,被當地人稱為“金色布達拉宮”。史一棋攝

  大東壩鎮橫樟村的一幢老屋中,戶主正在廳堂中刨鋸梁木。史一棋攝

  浙南山區,青山掩映,碧水曲繞。行至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看慣了大都市中鋼筋水泥的千篇一律後,每一個訪客都會對這裏100多座格局完整的原生態傳統村落嘖嘖讚嘆。延續百年的村落布局,原汁原味的傳統民居,生活其間的農夫老嫗,長勢正勁的園圃菜畦……都在告訴你:這是一片自然、真實的田園鄉村。

  去年年初,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將松陽確定為唯一的“拯救老屋行動”整縣推進試點縣,而老屋指的是中國傳統村落中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一般不可移動文物中的私人産權民居。基金會計劃在兩年時間內,資助4000萬元實施拯救行動,用于老屋的保護、修繕、利用。

  基金會資助50%,其余款項由戶主自籌,修舊如舊的同時更宜居

  大東壩鎮橫樟村的86歲村民葉毛娣,從十幾歲出嫁起就一直住在這幢老屋中。其實,老屋不僅承載著戶主一生的回憶,更是祖輩傳下來的老宅子,再破再爛,村民也舍不得拆毀。但如果完全靠自家力量修繕,這個負擔村民承受不起,只能無奈地任由老屋一天天衰敗。

  之所以被稱為老屋,是因為這些民居大多始建于民國乃至清朝年間,具有相當的文物價值,歷經歲月滄桑,已然破敗不堪,是名副其實的危房,梁木朽壞、墻壁坍塌、屋頂漏雨。前幾年未修繕時,每次遇到颱風大雨天氣,村幹部都要到府來,抬著葉毛娣轉移到安全地點避幾天。無論從文物保護工作角度,還是從居住安全形度,修繕都刻不容緩。

  一面是村民戶主夙願,另一面是文保工作需要,“拯救老屋行動”的實施恰逢其時。而要修繕老屋,首先得解決資金問題。為此,拯救行動提出,由基金會資助修繕總額的50%左右,對低保戶、五保戶可將資助比例提高至70%,其余由戶主自籌。在自籌部分中,除了直接出資,戶主還能通過投工投勞、廢棄原料置換、親友拆借等途徑變相抵扣修繕款,戶主最終只要拿出總額1/4左右的資金就能完成修繕。

  “政府不但掏錢幫修老房子,修好之後讓繼續住,而且咱自家出錢少,天上還能掉這餡餅?一開始鄉親們都不敢相信。”橫樟村村民包加理是村裏第一個簽下“拯救老屋行動”項目資助合同的,那時其他村民都在猶豫觀望。雖然已經記不清這幢老屋的年份,但他知道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再不修,就晚了”,盡管700多平方米的老屋,他的産權只佔6平方米。

  于是,包加理出面做通了整幢老屋其他16戶戶主的思想工作,拯救行動在橫樟村開了張。“我們幾戶人一起上,自己動手修自家房子。”幾個月之後,倒塌的夯土墻再次立了起來,新瓦一片接一片地鋪上屋頂,雜草叢生的天井整理一新。其他村民看到包家修繕後的老屋,一改之前的觀望態度,紛紛主動找村幹部申請項目資助,拯救行動得以推進。

  在修繕過程中,為了提升老屋的宜居性,松陽縣還在不破壞原貌的基礎上設置了防潮設施,增建了衛生間,重新鋪設了電線線路。“堅持修舊如舊,保護老房子完整風貌,與此同時,也要讓人願意住,住得舒服。”松陽縣名城古村老屋辦副主任王永球表示,“這也是對文物建築的活態保護和有效利用。”

  王永球每次來到葉毛娣家,老人都拉著她的手久久不肯放下,還常説:“你們把我家修得這麼好,我心裏總是‘哈哈哈’的。”

  吸引原住民、投資者,空心村得以改善,産權模式和社會參與尚待探索

  空心村是當下我國農村發展存在的普遍問題,松陽縣的眾多古村落也不例外。據三都鄉黨委副書記張旭軍介紹,在常住的成年人口中,40多歲就算年輕人了,壯勞力都外出打工,只有過年回來住幾天,“但因為老屋破敗,只能住縣裏賓館,一點團圓味道都沒有。”老屋修繕好之後,居住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過年時老少一堂,家更像個家了。

  變化遠不止如此,原生態的鄉村風貌還吸引著大批攝影愛好者、美術家、藝術院校學生來村裏採風、創作,遊客也漸漸增多,老村一時熱鬧起來。

  隨著外來人口的到訪,三都鄉楊家堂村村民宋陳生靈機一動,將自家老屋改造成民宿,成為村裏第一個自主投資修繕老屋發展民宿的人,他説:“以前只知道埋頭種地,現在開民宿,提高老房子利用率,還能創收。”松陽縣特意出臺傳統民居改造和民宿發展的相關政策,調動各方積極性。

  為此,松陽縣設計四都雲霧景、三都古村落等8條傳統村落攝影線路,建設了一批畫家村、民宿村、攝影村,增加了古村的就業崗位。如今已經有不少原住民放棄外出打工,返鄉經營,空心村問題得到一定的緩解。

  除了遊客和藝術家,外來的還有不少投資者,他們看中古村落的商業潛力。古村民居修繕前後都是私人産權,而且根據現行法律法規,農民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也禁止城鎮居民在農村購買宅基地。浙江省古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黃滋提出建議:“在現有産權規定下,外來投資者只能長期租用民居來發展民宿和餐飲,不能最大程度地調動他們的熱情。當然,放開農村住宅買賣也是不行的。是否可以推出一種特殊模式,既能保證農村土地不流失,也能給投資者更大的産權自由度。”

  此外,雖然松陽縣的傳統村落保護工作正由政府單方面主導慢慢向政府主導、村民主體、社會參與轉變,但社會力量的參與程度仍然較低,尤其在資金方面,目前僅有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的扶持,未能形成社會共同參與的氛圍。充分鼓勵募集、眾籌、第三方捐資等渠道,是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推動傳統村落可持續發展,活化利用老屋,讓文化不再流失

  為保證老屋的原汁原味,配合“拯救老屋行動”,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聯合浙江省古建築設計研究院制定了傳統村落文物建築的方案要求、修繕導則、驗收辦法。“比如,要保護夯土墻、木構架、小青瓦、馬頭墻、塊石墻基等代表松陽民居特徵的基本要素,不允許擅自改變建築原風貌,同時鼓勵産權人進行合理利用,以滿足生産生活基本需要。”王永球介紹説,通過這些硬性規定,希望能讓村落原貌長期留存。

  但是,要真正實現傳統村落的可持續保護與發展,還需其他功夫。松陽縣委書記王峻表示,發展民宿的確是老屋活化利用的一種有益探索,目前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鄉村有限的資源無法承載民宿的過度開發,政府除了要做好引導調控外,還需研究老屋的多元活化利用途徑。同時,還要在高效生態農業、傳統手工業、休閒旅遊業等多元業態培育上下功夫,這才是鄉村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為此,松陽縣不僅出臺《關于推進民宿經濟發展實施意見》,整合資金扶持民宿經濟,還將有機農業、生態農業、林下經濟等列入了多樣化業態范圍,著重發展。“雲上平田”是四都鄉平田村的一個多功能綜合民宿項目,由在外打拼的本村人江龍斌回鄉後租用28幢老屋開辦。除了精品民宿,“雲上平田”還設有四合院餐廳、茶吧、農産品銷售區、農耕展覽館等,去年接待國內外遊客20余萬人次,旅遊收入達300余萬元。

  在政府支援下,平田村還引進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羅德胤等知名人士規劃設計,設計團隊、鄉村幹部、戶主不斷磨合溝通,潛移默化地喚醒了村民保護古村落的意識,激發了産權人的主體意識,村民從開始的“要我修”轉變為“我要修”,文物保護的氛圍逐漸形成。

  再進一步,王峻認為,“拯救老屋行動”不僅是在拯救傳統建築,更是在拯救文化自覺、鄉村文明;不僅是一次推進文物保護的公益實踐,更是一項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民生工程。這就將古村落保護引向文化傳承的活化利用方向。

  為此,松陽縣正在挖掘村落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推動建立“鄉鄉有節會,月月有活動”的民俗文化展演機制,插秧節、收割節等傳統民俗活動再現鄉間。當地還挖掘歷史記憶、探尋名人軼事、修繕宗祠、尋找家規族訓,建立係統詳盡的文字、圖片、音像檔案,讓積淀深厚的村落文化不再流失,真正留住一方鄉愁。(史一棋)

  古村也要擁抱未來(採訪手記)

  遍覽華夏大地,無論是黃土高原中窯洞群落的古樸簡重,還是華北平川上村舍良田的廣袤闊豁,抑或是江南水鄉裏窄弄深巷的精致玲瓏,傳統村落作為積淀數千年農耕文明的載體,有形者如民居、古井、小橋、宗祠,無形者如耕讀傳家、詩書繼世、勤學求達,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産都異常豐富。從這個角度看待“拯救老屋行動”,與其説修繕老屋,不如説是對傳統村落的拯救,畢竟傳統村落記載著民族的人文印記、鄉土風情,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和根脈。

  傳統村落需要保護與傳承已成各方共識,但具體方向仍處在探索階段。誠然,整理修葺老屋,盡量維持古村原貌,這種將古村視作文物的保護方法不失其效,但必須意識到,傳統村落與文物不同,古村及其中老屋之所以具有保護意義,更多在于人氣。田間勞作的後生,樹下納涼的老漢,柴米油鹽的婆媳,既有田園風情又有家長裏短的鄉土圖景才是古村最大魅力所在,否則不如將老屋移入博物館,用玻璃罩起來供人參觀。修繕老屋只是拯救傳統村落的第一步,下一步應是聚攏人氣,讓這原生態的鄉土生活氣息不至失傳。

  遺憾的是,農村人口大量外流,空心村難題愈演愈烈。如今居于古村、住在老屋的絕大多數都是留守老人,老屋修好之後,他們因為濃重的故土情結不願搬走,傳統村落尚能保持生活氣息,一旦這些老人紛紛辭世,老屋空置,古村無人,傳統村落保護與傳承只能成為奢望。

  所以,要保護傳統村落,就得琢磨如何喚回並留住村民。在這方面,松陽縣以傳統村落為依托,大力發展民宿經濟、旅遊經濟、生態農業、攝影寫生與文創産業,不失為一條路子。村民背井離鄉,無非為謀求城市更好的居住條件和較高收入。《孟子》有言:“民之為道也,有恒産者有恒心。”如果在故鄉古村就能提高收入,擁有“恒産”和較高生活水準,不少村民也會選擇回歸田園,有人氣的古村才能持續散發魅力。

  然而,村民回歸之後,如何長期保持古村原汁原味,提升老屋舊貌的可持續性,又頗費思量。單純地通過一係列硬性規章僅能保原貌于當下,單方面依靠政府力量投資修繕老屋也只是一時之計,根本方法還在于喚醒村民戶主的主人翁意識。政府在幫助村民修繕老屋,帶活古村經濟的同時,更要讓村民發自內心地理解,之所以有人情願不辭辛勞來到這裏,正是衝著一方鄉土的原生態氣息與氛圍,這種原生態一旦破壞,自家“恒産”便蕩然無存。果真能以此激發村民自覺的文物保護意識,歷史古村才可能擁有未來。(史一棋)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瓊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寮國南俄湖風光
    寮國南俄湖風光
    江蘇揚州:“白露”知秋
    江蘇揚州:“白露”知秋
    山東濟南:三胞胎虎寶寶與遊客見面
    山東濟南:三胞胎虎寶寶與遊客見面
    探訪中國首個模擬火星基地
    探訪中國首個模擬火星基地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171121618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