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冰川科考歷險記
2017-06-28 18:57:40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拉薩6月28日電 題:冰川科考歷險記

  新華社記者 薛文獻、王沁鷗

  27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冰川與環境變化考察隊鑽取冰芯進入決戰階段。

  記者跟隨科考隊前往龍匣宰隴巴冰川冰芯鑽取點。

  按照計劃,科考隊將從海拔5150米的唐古拉冰川營地,連續行軍9個多小時,當晚抵達海拔5650米的冰芯鑽取點,在氣溫最低時,連夜鑽取冰芯,並在淩晨攜帶冰芯返回大本營。

  這是本次冰川科考活動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離開大本營向東前往冰川,要經過一片高山草甸。與草地不同,草甸高低不平,要把腳踩在較高的地方,否則容易踩到水裏。

  走不多遠,山間烏雲密布,陰冷的風伴著雪,打在臉上。

  走了一個多小時,我們走出草甸,靠近冰川末端。前面是一座小山,這對我們是很大的考驗。在海拔5000多米的地方,平地走路就氣喘吁吁了,而爬山時,心跳急劇加速,快走幾步,心臟就像要跳出來似的。只能是走十幾步,就停下來休息一會兒,呼吸平穩後,再前進。

  爬上小山後,我們趕上了科考隊領隊徐柏青。在他的帶領下,沿冰川邊緣的大山橫切過去。山坡上遍布大大小小、奇形怪狀的石頭,每一步都要踩穩,否則容易崴腳。

  開始上冰川了。這時,太陽當頭,四周的雪面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我們準備了太陽鏡,這是防止雪盲的。臉部如果不做防護,容易被雪面反射的陽光灼傷。記者把背包的保護罩包在頭上,或把衝鋒衣的帽子裹在頭上。

  從大本營遠望,白色的冰川像一大塊冰扣在山腳下。真正行走在冰川上面,這裏也是起起伏伏。踏著前面隊伍的足跡,我們緩慢行進。

  讓我們佩服的是,科考隊員們都背著很重的行李,走在前面。請來的幾位藏族小夥子負責運輸發電機(放在雪鬥上)等重型設備,前面有人拖,後面有人推,沿陡峭的雪坡,緩慢前行。

  17時左右,隊伍抵達海拔5430米的高度。距離終點路程過半,但時間尚早。徐柏青發現,山區天氣多變,而這支隊伍有18人,山上只有兩頂帳篷,最多容納12個人。如果發生暴風雪,後果不堪設想。必須有人下撤。

  最終,徐柏青帶著4個人返回,其余人員繼續前進。

  經過白天的太陽照射,冰川上面的雪融化得很厲害,我們每走幾步,一條腿就會陷進雪裏,雪下面就是水。這樣走不了多遠,我們的雙腳就已經濕透了。到後來,鞋底裏就是一層水。

  18時許,我們走到一處相對平緩的地方,海拔約5470米。前面的隊員説雪下面都是水,走不過去,讓我們爬著過去。即使爬,身體依然會陷進雪裏,手也觸到了冰水裏,刺骨地疼。

  這時,聽到遠處的隊員在大聲呼喊,行走在最前面的科考隊員溫旭全身陷進冰湖裏。萬分危急!

  當時,溫旭踩著踏雪板,走在隊伍最前面。這是一段平緩的雪面,走上去沒有什麼異常,但突然間,他整個人就陷了下去。

  緊急關頭,他盡力用冰鎬砸冰面,冰碎了。他背著一個背包,身後還拖著一個雪鬥。借助背包浮力,他躺著往後一拱,向湖邊接近了一點,再用冰鎬砸向冰面,終于爬出了冰湖,盡快換衣服……

  溫旭事後告訴記者,他有多年的高山活動經驗,還曾在北極接受過落水自救訓練,並常年練習冬泳,這些為冰湖脫險奠定了基礎。

  鑒于前面的道路已經阻斷,科考隊不得不在18時30分原路返回。據科考隊員測算,這裏距離大本營約7公里。為了趕在太陽落山前走完冰川路面,大家都走得比較快。太陽落山後,借助最後的亮光,我們一步步走向大本營。

  21時30分,全體隊員陸續抵達大本營。

  從出發到返回的9個多小時裏,每個人都走完至少14公里的路程。途中除了喝點水,沒有補充什麼食物。

  冰川科考,危險無處不在。

+1
【糾錯】 責任編輯: 聶晨靜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繽紛夏日 向陽花開
    繽紛夏日 向陽花開
    壺口瀑布景色壯美 氣勢磅薄
    壺口瀑布景色壯美 氣勢磅薄
    賀蘭山下的“槍王之戰”
    賀蘭山下的“槍王之戰”
    海軍陸戰隊特種障礙訓練,敢來嗎?
    海軍陸戰隊特種障礙訓練,敢來嗎?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76501121229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