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文化自信中的政治與學術
2017-06-12 10:26:40 來源: 光明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文化自信問題,是一個既具有政治性又具有學術性的問題。不理解它的政治性,就不懂它在當代中國的重大現實意義;不能從學理上闡明這個問題,就不懂它何以在當代中國具有的重大現實意義。文化自信中的政治性與學術性不能分割。

  1、文化自信既具有政治性又具有學術性

  從文化自信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內在相關性來説,它是當代中國現實中最重要的政治性問題。因為它是中國道路選擇、理論創新和制度構建的文化支撐,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柱。脫離中國的歷史和文化,難以説清中國道路的歷史必然和必要性,難以説清制度的優越性和它對中國歷史上治國理政智慧的繼承性,難以説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所蘊含的中國話語、中國風格和中國氣魄。如果我們脫離中國歷史和當代中國的社會現實,把文化自信問題變成一個與中國道路選擇和制度建構無關的所謂純文化學的問題,就是把沸騰著中國現實生活的活生生的時代性課題,變成一個書齋中的問題,遮蔽了它在中國現實的重要意義。

  從文化本身來説,原本不存在“自信”與“不自信”的問題。任何一個民族對自己的民族文化都懷有眷戀和熱愛之情。“美己之美”是文化民族性的表現。當文化自信成為一個問題,它就不會是一個單純的學術問題,肯定有其深層的社會原因。文化自信的對立面是什麼?是文化不自信,是文化自卑。在當今,為什麼要提出文化自信問題,只有放在近現代中國歷史發展過程和當代現實的輿論場才能理解。

  中國曾經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在新中國建立前近百年的歷史中,屢遭西方帝國主義侵略,國人中曾經彌漫著一種文化自卑情緒。從技術不如人,制度不如人,最後到文化不如人。總之,中國一切不如人。連西方的月亮也比中國月亮圓。中國人民的偉大勝利,也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偉大勝利。但是文化自卑思想,在一些人中並沒有由于中國人民的勝利而完全絕種。它的現實表現就是關于道路和制度的選擇問題,認為中國應該走世界文明道路,所謂世界文明之路,就是以西方基督教文明為核心的西方現代化之路。這條路才是世界文明之路,才是人類發展的普遍道路。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和制度,完全離開了世界文明的發展軌道,是沿襲自秦始皇以來中國封建君主專制和文化專制主義之路,是自外于世界文明潮流的封建社會老路。

  為什麼西方資本主義道路就是世界文明之路,是人類的共同道路,而中國根據自己歷史和深厚文化傳統,自己的國情選擇的道路就是非文明道路呢?説到底,就是認為西方文化優于中國文化,西方文明優于中國文明。在當代中國,凡是對自己民族文化懷有自卑心理的人,就不會有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這種極度的不自信的表現,就是以西方的“普世價值”作為衡量中國現實的尺度,把別人鞋子的尺碼作為衡量自己的鞋子是否合腳的標準。如果説,“鄭人買履”是寧願相信鞋樣而不相信自己腳的蠢人,那種鄙視自己的文化和文化傳統而只相信西方文化優越,是中國曾經被殖民的余毒未盡。如果離開中國近代百年的恥辱史,脫離當代關于中國道路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制度構建的論斷,就不可能知道為什麼現在會提出文化自信問題。把文化自信問題放置在對“五四”新文化運動“中斷傳統文化”錯誤徹底“反省”的背景下,顯然是一種理論誤導。這不僅不理解文化自信問題的現實性,而且會導致否定“五四”新文化運動倡導科學與民主的歷史進步潮流,誘發復古主義的沉渣泛起。

  當然,文化自信問題不僅具有政治現實性,而且包含文化理論。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任何一個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性的問題,必然同時會呈現為一個重大理論問題。在當代中國,文化自信問題也是一個內涵極其豐富、學理性極強的學術問題。不懂文化的本質和功能,不懂文化在人類歷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不懂中國傳統文化和當代文化的豐富內涵,也就難以深透地理解習近平總書記為什麼把文化自信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並提,而且著重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這説明,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相比,文化自信有自己獨特的理論內涵,它涉及的是文化能動作用,以及只有文化才具有的不可替代的特有功能。

  為什麼文化自信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馬克思主義的傳入對中國當代文化結構的變化發生了什麼樣的重要影響,它與中國傳統文化關係應該如何處理?中國傳統文化如何實現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建設是只應該適應市場需要呢,還是同時要具有規范和調節市場主體作用,防止資本的逐利本性對道德對思想對政治産生負面效應?文化理論問題研究越深入,對文化自信問題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的理解就會越深透,就會從政治問題進入到理論問題來思考。一個現實的政治問題只有被理論所把握,並且能從理論上給予令人信服的説明,才能真正進入廣大幹部頭腦並為群眾所理解。

  文化自信更基礎。文化包含著價值觀與理想和信仰,它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品格,也是民族成員的素質提高和道德修養之泉。作為精神家園,它倣佛是巨大建築物的地基和承重墻。沒有地基和承重墻的建築物是經不起任何震動和衝撞的。沒有文化支撐的民族,經不起強敵入侵和政治上的狂風巨浪。在當代中國,無論是道路的選擇、理論的創新和制度的構建,如果不注重文化建設,精神田園雜草叢生,就如同要建設高樓而不夯實地基一樣。

  文化自信更廣泛。文化的主體是人,我們所有的人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文化自信問題不僅僅屬于文化人,屬于知識分子,屬于文化工作者,而且屬于全體人民,屬于各個不同領域和不同職業,屬于中華民族的全體成員。在社會構成的各種要素中,文化的影響最為廣泛,如同空氣,無所不在,無處不在,無人不在。只有建立起全民族的文化自信,我們的道路選擇、理論創新和制度構建,才能從文化心理和情感上得到最廣泛最大程度的認同。

  文化自信更深厚。文化有不同于經濟和政治的特殊功能。文化當然是由經濟和政治決定的,但它的反作用又會超越經濟和政治的時空限制。在社會形態變化中,生産方式和政治制度會為新的生産方式和政治制度取代,而人類文化是一種繼承和積累性發展。中國封建社會的土地所有制和君主制度不再存在,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創造的文化仍然作為文化傳統在發生作用。文化當然也是變化的,但一個民族的文化並不會因變化而沒有傳統、沒有積累、沒有繼承。在社會結構各因素中,文化的作用是最為持久的。不僅持久而且深厚。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既深且厚。它有長達數千年的持久性積累和發展,既有我們祖先創造的傳統文化,又有近百年革命先烈創造的革命文化,還有新中國成立後在社會主義實踐中創造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它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創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既代表過去、代表現在,又代表未來。

  中國共産黨是在中國文化持久而深厚積累基礎上選擇發展道路、進行理論創新和制度構建的。它不是淺土插花,而是在文化沃土中深根栽樹,得到中國深厚文化之泉的持久的澆灌。時至今日,我們仍然學習我們的傳統文化經典,尤其是儒學經典,從中吸取治國理政的經驗,吸取大海般的哲學智慧。

   1 2 3 下一頁  

+1
【糾錯】 責任編輯: 李潔瓊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迎接“文化和自然遺産日”
    迎接“文化和自然遺産日”
    暴雨襲南京
    暴雨襲南京
    江蘇南通一處路面發生塌陷
    江蘇南通一處路面發生塌陷
    北京:假日裏的工廠遊
    北京:假日裏的工廠遊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4861121126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