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萬人計劃”傑出人才盧柯:科學上找不到否定自己的理由 就要堅持做下去
2017-06-01 19:31:10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瀋陽6月1日電  題:“萬人計劃”傑出人才盧柯:科學上找不到否定自己的理由 就要堅持做下去

  新華社記者 趙洪南

  日前,美國《科學》雜志刊登了中科院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盧柯研究組有關“奈米金屬中發現晶界穩定性控制的硬化和軟化行為”這一最新發現,該成果的發現揭示了奈米材料中軟化和硬化行為本質,澄清了過去30多年來關于這一問題的爭論。

  對于盧柯來説,這已不是第一次得到國際權威的認可。2000年,他在《科學》雜志上發表第一篇文章時,就被奈米材料“鼻祖”葛萊特讚為“本領域的一次突破”。十幾年過去,盧柯和中國奈米材料學科收獲了一個又一個突破。

  在常人眼裏,盧柯的人生就像安了加速器,每一步都走得比同齡人更快更受矚目。16歲上大學,30歲當博導,32歲擔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38歲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41歲成為美國《科學》雜志的首位中國評審編輯,48歲成為中國“萬人計劃”的首批傑出人才6位人選之一。

  盧柯認為自己並非什麼神童,只是花足夠耐心與時間去堅持自己的研究方向,遮罩紛繁的外界誘惑,科研已經成為興趣,成為享受,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位于瀋陽市文化路的中科院瀋陽金屬研究所,是盧柯研究組的工作地點。一叢叢小樹林隔絕了外界的喧囂,淺灰色樓宇和辦公室看不出什麼特別,而就在這裏,盧柯課題組先後研究出“奈米孿晶結構”“梯度奈米結構”“奈米層片結構”等幾種新型奈米結構,研究水準國際領先,為開發高綜合性能奈米金屬材料開辟了新途徑。

  “我很喜歡金屬所的環境,這裏跟外界相對隔離,能夠潛心研究,還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同事,可以一起討論問題。”説這話時,盧柯的表情十分篤定。

  “表面奈米化”技術是盧柯研究組最引以為傲的成果之一,這一成果開創了金屬材料表面奈米化研究方向,但研究過程也讓盧柯倍感煎熬。從1997年到2003年,全世界或許只有盧柯一個組在做這項研究。雖然初步實驗證明該技術具備可行性,但在其他人眼中,“表面奈米化”等同于“不可能”三個字。

  “最痛苦的不是説服別人,而是連説服自己的學生都很難。”盧柯説,當時的研究方向無人認可,國外同行嘲笑其“沒有新意,沒有多大的意義和價值”。不過,“我始終認為,如果從科學上找不到否定自己的理由,就應認準方向,堅持做下去。”

  幾年後,盧柯的執著獲得了回報。他澄清了金屬材料表面奈米化過程機理和結構演化規律,揭示了奈米材料的本質結構特徵和一些奇異性能。與此同時,表面奈米化技術不但獲得了學界的承認,還成功應用到了寶鋼集團冷軋廠的拉矯輥上,大幅提高了拉矯輥的使用周期。

  作為地地道道“中國制造”的科學家,盧柯從本科到博士研究生,一直是在國內接受教育。1988年碩士畢業時,金屬研究所就計劃送他去日本讀博士。彼時中國的科研條件、經費等遠落後于日本,然而他決定留在金屬研究所讀博。盧柯説:“29年前,我放棄去日本的學習機會,因為我認為在國內國外搞研究沒有區別。29年後,我已經有足夠底氣宣布,在奈米金屬制備上我們這兒是世界上最好的。”

  除了做學問,盧柯還把更多的時間用于指導學生。“我希望年輕人能快點超過我。一個領域、機構要發展,一定是下一代超過上一代。我們年長一些的,應多為他們提供幫助。”

  盧柯説,科技工作者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舍我其誰的責任,主動擔當,投入到科研實踐中,用自己微弱的知識之光,照亮周圍的一片區域,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更大貢獻。

+1
【糾錯】 責任編輯: 潘子荻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英國舉行大選電視辯論
    英國舉行大選電視辯論
    “蛟龍”號進行今年馬利亞納海溝最後一潛
    “蛟龍”號進行今年馬利亞納海溝最後一潛
    國內首只人工哺育成活灰海豹“六一”亮相
    國內首只人工哺育成活灰海豹“六一”亮相
    世界無煙日
    世界無煙日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24031121071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