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在全球數據洪流中捍衛國家數據主權安全
2017-05-15 08:53:01 來源: 紅旗文稿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當前,人類已置身于一個“全面監控”的時代,全球化的數據洪流給國家之間原本封閉的疆界和國家安全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國家主權面臨諸多新型威脅與挑戰。從各主權國家相互指責駭客攻擊,到美國“棱鏡門”事件披露而在全球引發的蝴蝶效應,都説明瞭目前網絡空間的緊張關係。而這種緊張關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網絡空間國家主權的激烈博弈和較量。如何保障網絡主權安全,是主權國家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安全是國家主權的底線。

  隨著國家數據主權安全的風險來源日趨多樣、程度加劇,國家數據主權安全制度保障體係的構建已變得不可或缺。如果説在全球數據洪流中築牢數據邊界是一種被動的自衛措施,那麼構建制度保障體係捍衛國家數據主權安全更是一種主動的應對。

  一、國家數據主權安全的風險來源日趨多樣化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民隊伍的增加和網絡應用的拓寬,網絡已經逐漸超越媒介的功能和定位,成為廣大網民的主要社交方式和生活空間,並造就了一種新型的社會結構形態。在這個場域中,數據權力不再由國家獨有,國家要和數據控制者、犯罪集團、恐怖組織以及個人等網絡行為體共同分享權力。這便是國家數據主權安全風險來源多樣化的原因。

  1.美國已成他國數據主權安全的首要風險源。

  美國無疑是網絡空間唯一的超級數據霸主國。事實上,美國借“網絡自由”之名而行“網絡霸權”之實由來已久,其利用數字技術和網絡産業優勢,通過監控全球數據流來監視特定對象,通過輸出意識形態帶偏他國社會思潮。美國所主張的多利益攸關方網絡治理模式,實際上反映了其不願意改變當前有利于己的格局,從而為延續其對網絡的控制及未來發展爭取更多機會,但因此可能給他國的主權安全帶來威脅,尤其是“棱鏡門”事件披露後,美國以外的國家這種擔憂尤甚。因此,不少國家視美國為威脅其數據主權安全的主要風險源,希望互聯網的治理能夠納入到政府間組織和國際法范疇。

  2.制定權力法則的數據寡頭是數據主權安全的新型威脅。

  科技力量成就了諸如谷歌、微軟等一大批超國家實體,它們具有國際化視野、國家量級或超國家量級經濟實力和足夠多的用戶,尤其在高新科技和海量用戶數據方面有強大的支配力,成為數據寡頭。支撐網絡的基礎物理設施和技術規范被私營部門掌控,網民的個人身份資訊、線上活動、社交網絡行為等數據都控制在少數數據寡頭手裏。其權力往往通過設定用戶格式條款得以實現,實踐中居于弱勢的用戶事實上完全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

  世界各國之間秩序的形成與維持從來都不是依賴于道德和權利,其真正內核是權力法則。在數字科技權力法則的左右下,主權國家不僅要應對來自于其他國家的安全挑戰,還必須面對源于數據寡頭的風險。顯而易見,在並未形成有效秩序的網絡空間中,數據寡頭居于數字科技權力法則的頂端,這意味著在數據權利、數據權力未被法定化之前,至少存在兩重威脅:其一,傳統私權利已形成的個體安全感銳減,即當前法律所保護的傳統私權利在網絡空間幾乎失去了作用,我們無法有效通過行使傳統的隱私權、財産權、人格權等來提升與自身相關數據的控制能力,海量個人數據的整合直接威脅到國家數據主權安全;其二,傳統主權所維護的國家安全感銳減,即跨境數據流動極大地衝擊了領土、領海、領空在物理空間所構建的安全區域,主權國家在大數據技術相對薄弱的情況下,無法有效通過行使傳統主權來防禦“網絡霸權”入侵。

  此外,尚處叢林規則時代的網絡空間正成為犯罪集團、恐怖組織、詐騙者、偷竊者和惡意攻擊者的新樂園,數據正成為他們的利器,行惡與遁逃都悄無聲息。其中尤以犯罪集團、恐怖組織對國家主權的威脅為大。網絡犯罪集團及恐怖主義已是各國政府面對的共同問題,嚴厲打擊網絡恐怖主義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雙邊或多邊國際合作機制的完善,對共同防范與應對國家數據主權安全風險十分重要。

  二、國家數據主權安全的風險類型

  德國學者烏爾裏希·貝克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曾指出:隨著人類技術能力的增長,技術發展的後果變得難以測算,導致了全球性的技術性風險和制度性風險。

  國家數據主權安全所面臨的技術性風險主要體現在基礎技術難以自主可控。在國家層面,美國政府主導了全球互聯網的基礎技術。互聯網協議地址的空間分配、協議標識符、域名係統、根伺服器係統。目前,由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集中管理作為互聯網核心的TCP/IP 協議,具體實施對IP 地址的空間和標識符分配以及域名和根服務等管理。在成立ICANN之前,此類管理職能最初由美國NSI公司和互聯網號碼分配當局(IANA)管理,而後由美國商務部接管,雖然美國政府于2016年10月1日將互聯網域名管理權移交ICANN,但並不意味著ICANN真正擺脫了美國政府的實際控制,畢竟互聯網是典型的技術産物,控制技術才是關鍵。在企業層面,美國企業佔據了我國互聯網的産品市場。我們雖然擺脫了谷歌的搜索引擎、Facebook的社交工具等軟件應用,但依然嚴重依賴思科的路由器、IBM的伺服器、微軟的作業系統等軟硬體技術。數據作為技術的産物,控制技術便相當于控制了數據,數據被控制就必然面臨潛在的風險。大數據的透明化悖論折射的數據被秘密採集的風險,身份悖論透視的數據主體身份被識別的風險,權力悖論警示的權力傾向數據控制者的風險,無一不是以技術為控制要素。數據資源存儲和分配及其基礎技術由少數超級公司直接控制或由外國政府間接控制,將會因過度集中而形成強大的支配力,足以威脅到國家數據主權安全。

   1 2 下一頁  

+1
【糾錯】 責任編輯: 李潔瓊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盛會璀璨夜
    盛會璀璨夜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文藝演出在京舉行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文藝演出在京舉行
    法國舉行總統權力交接儀式
    法國舉行總統權力交接儀式
    一周看天下
    一周看天下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486112097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