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重慶以5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確保生態紅線“劃得實、管得住”
2017-03-09 17:19:16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重慶3月9日電(記者周凱)記者從重慶市環保局獲悉,重慶以5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為指導于去年11月印發了《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根據5大功能區域的不同定位將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斑塊716個,佔全市總面積的37.3%。在加快各區縣生態紅線上圖、入庫的同時,加強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政策配套,確保生態紅線“劃得實、管得住”。

  位于三峽庫區腹地的重慶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庫區、大山區于一體,生態地位重要但區域之間差異明顯。為促進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重慶自2013年起將全市38個區縣劃分為5個功能區域,以此統籌謀劃生態文明建設: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和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嚴格落實“面上保護,點上開發”原則,更多發展特色農業、生態産業;新增工業項目更多向城市發展新區布局,現代服務業更多向都市功能核心區、都市功能拓展區聚集,在發揮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的同時,也承擔起生態環保責任。

  功能定位的明確,讓各區域形成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合力。重慶市環保局副局長余國東介紹,重慶生態紅線一方面嚴格保護都市功能核心區、都市功能拓展區、城市發展新區現有的各類生態保護區域,一方面新增生態保護區域主要向渝東北、渝東南集中,渝東北、渝東南合計佔全市紅線管控總面積的近80%,從而實現區域間生態功能互補、兼顧發展需求。

  自去年11月以來,重慶市各區縣正在加快明確地理邊界、坐標,將生態保護紅線落地、上圖、入庫。位于秦巴山區渝陜鄂交界的巫溪縣按照“面積不減少、格局不改變”的原則,將國家森林公園、石漠化敏感區等劃入紅線范圍。根據初步劃定結果,全縣共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斑塊23個,佔幅員面積的比例為57.6%。

  為了樹立“經濟增長是發展、生態保護也是發展”的科學發展觀,重慶市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施差異化的環保政策、産業禁投清單。如都市功能核心區,工業項目“只出不進”,污染物排放總量“只減不增”;都市功能拓展區對高能耗、高水耗及超排放濃度、超排放總量的企業實行懲罰性收費;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和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著重強化三峽庫區水環境保護和武陵山區生態環境保護,禁止建設可能破壞生態涵養與保護功能的項目。

  同時,重慶發揮考核“指揮棒”的導向作用,實行差異化績效考核。在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和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生態環保成為權重最大的指標;在都市功能核心區、都市功能拓展區、城市發展新區,生態環保的考核權重跟過去相比也大幅提高。

  為讓生態紅線真正成為“高壓線”,重慶市還出臺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等配套政策,一係列制度保障讓生態紅線“劃得實、管得住”。

+1
【糾錯】 責任編輯: 陳俊松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北京:明城墻下梅花香
    北京:明城墻下梅花香
    考拉母與子
    考拉母與子
    航拍江西新余植物園鬱金香花海
    航拍江西新余植物園鬱金香花海
    馬爾他著名景點“藍窗”坍塌
    馬爾他著名景點“藍窗”坍塌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31120599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