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展閱讀

帖文推薦

網搜聚合

更多關于的相關閱讀

服務聚合

登錄入口:
新華網首頁
 
  ·有錢花、敢花錢、願花錢、樂花錢——代表委員熱議擴大內需怎麼擴 ·肖傑:為海監第十支隊提供全方位後勤服務和土地保障 ·王峰:發改委權利集中 簡政放權的同時完善職能 ·"老虎""蒼蠅"該怎麼打?法院、檢察院人大代表建言反腐 ·陳昌旭:危房改造幫助貧困農戶“安居樂業” ·四川發改委主任唐利民:有的審批權將盡快下放市州 ·日本朝日新聞記者提問 ·細化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張恩迪委員建議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 ·有心修橋建樓 無心科技投入--藍紹敏代表談地方財政投入誤區 ·王東明魏宏看望兩會報道新聞媒體工作人員
有錢花、敢花錢、願花錢、樂花錢——代表委員熱議擴大內需怎麼擴
2013年03月11日 11:33:42
來源: 新華網
【字號: 】【列印
【糾錯】

    新華網北京3月11日電(記者周蕊、朱薇)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堅定不移地把擴大內需作為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方針。擴大居民消費要在提高消費能力、穩定消費預期、增強消費意願、改善消費環境上下功夫。

    參加兩會的一些代表委員認為,擴大內需的關鍵就在于抓好這“四個消費”,讓老百姓有錢花、敢花錢、願花錢、樂花錢。

    提高消費能力:有錢花 重在收入穩定增長

    “擴大內需,首要的是看怎麼提高消費能力,如何讓居民收入增長跟上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是擴大內需的首要條件,讓老百姓有錢花。”在民盟中央常委韓建敏代表看來,擴大就業、推動實現高品質就業,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建立與勞動生産率提高相適應的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這些都是提高百姓消費能力的基礎因素。

    讓百姓有錢花,增加就業是前提。2013年我國就業工作的目標是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韓建敏代表認為,就業是民生之本,增加就業崗位、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創業就業能力、推動實現高品質就業,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的支撐表現強勁。

    讓百姓有錢花,收入增長是關鍵。“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實際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産率提高同步。”重慶市墊江縣桂溪鎮石嶺村村委會主任劉群代表説,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對百姓收入“同步增長”曲線的規劃,更注重如何讓居民收入跑贏CPI、跟上GDP、得到實際增長,而不是單純地“發票子”。一項超過40000名網友參與的調查顯示,超過六成的受訪者認為應“提高工資標準,並設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

    穩定消費預期:敢花錢 消除後顧之憂是關鍵

    “老百姓有錢也不花,這是擴大內需中必過之‘坎’。”劉群代表認為,百姓寧可把錢存進銀行,也不輕易花掉,這和中國人的傳統消費心理是分不開的,只有完善社會保障體係,解決居民後顧之憂,才能有效穩定和改變老百姓的“花錢預期”。

    一項超過124萬網友投票的2013兩會熱點顯示,社會保障是網友最為關心的話題。

    百姓關心的,政府正在辦。過去五年,各項財政民生支出畫出了一道“剛性增長”的軌跡。其中,醫療衛生支出累計2.52萬億元,年均增長29.3%;城鎮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建成1800多萬套,覆蓋面提高到12.5%;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1.3億60歲以上老人按月領取養老金。

    “我國‘國家賬本’的民生特點越來越明顯。”劉群代表認為,中央財政用于與人民生活直接相關的民生支出近1.6萬億,比2011年預算支出增13.5%,“民生支出的‘剛性增長’,將進一步減輕居民在看病、住房、養老等方面支出壓力,打消百姓消費的後顧之憂,為擴大消費起到‘松綁’的作用。”

    增強消費意願:願花錢 下一個消費熱點在哪裏?

    據國家統計局9日發布的數據,今年1至2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810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2.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4%。

    12.3%的消費增速創出了新低,也遠低于市場此前的預期。相較2012年1-2月份社會消費增速14.7%,2013年同期社會消費增速大幅下滑2.4個百分點。其中,全國餐飲收入4030億元,同比增長8.4%,增速明顯放緩。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巴南區委書記李建春表示,在全社會倡節儉的大環境下中,如何增強消費意願、引導體驗類消費、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就顯得更為重要,“比如,文化消費、旅遊消費、養老消費都可以成為新的消費增長點。”

    此前,旅遊法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對“零負團費”、強制消費等行為説“不”;增進國民休閒福利的《國民旅遊休閒綱要》也在不久前出臺,帶薪休假制度將進一步推進……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將努力擴大旅遊消費,提高旅遊消費在城鄉居民消費中的比重,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制定鼓勵居民旅遊休閒消費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群眾參加到旅遊活動中來。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海關關長馬忠源説,我國居民每年海外消費量驚人,國家應大力鼓勵加工貿易內銷,從逐步取消加工貿易內銷審批、降低稅收等方面出臺實質性政策,擴大內需。

    改善消費環境:樂花錢 市場凈化須保障

    破除價格壟斷、戰歧視性政策……過去的一年間,無論是茅臺和五糧液公司因實施價格壟斷行為,近期分別被分別依法處以2.47億元、2.02億元的罰款,還是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促動下,蘋果手機長期遭受詬病的售後維修使用“官翻機”的所謂“全球慣例”在上海率先被打破,各級部門頻頻對消費領域的不合理現象重拳出擊。

    “規范市場經營,加強市場監管,凈化市場秩序,産品品質、産品安全讓老百姓放心,改善消費環境,百姓才能樂花錢。”重慶市人大常委會財經委主任委員王元楷説。

    在2012年,電子商務井噴“蠶食”了傳統的消費市場。近年來網購每年增長幅度都在50%以上,然而,網絡為消費者維權築起了時間與空間的虛擬屏障,網購也成為了消費者投訴的“重災區”。

    中國消費者協會日前披露的《2012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全國消協組織2012年共受理銷售服務投訴3.9萬件,其中網絡購物投訴2萬余件,佔銷售服務投訴量的52.4%。

    王元楷建議,要破解網購維權難,需消費者、被侵權品牌、監管部門共同努力,打出“組合拳”,確保商家誠信經營,還消費者一個明明白白。

( 編輯: 王子暉 )
   
01002044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49788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