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新華網評:完善戰略布局 錨定中國發展新航標
2020-11-02 20:11:4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毛同輝

  11月1日出版的第21期《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幹重大問題》。文章強調,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次疫情既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我們要舉一反三,進行更有長遠性的思考,完善戰略布局,做到化危為機,實現高品質發展。總書記的重要文章,為我們科學識變、精準應變、主動求變廓清了思路,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堅持正確思維,以長遠眼光、精準謀劃完善戰略布局,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堅持辯證思維,認清發展大勢。要認識到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迴圈,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迴圈。擴大內需和擴大開放並不矛盾。國內迴圈越順暢,越能形成對全球資源要素的引力場,越有利于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近幾年,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這次疫情還可能加劇逆全球化趨勢,各國內顧傾向明顯上升,我國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可能出現重大變化。越是如此,我們越要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尤其是充分發揮好全球最大最有潛力消費市場的優勢,使生産、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更多依托國內市場實現良性迴圈。

  堅持底線思維,化解重大風險。這次疫情防控使我們認識到,産業鏈、供應鏈在關鍵時刻決不能掉鏈子,這是大國經濟必須具備的重要特徵,同時也是中國在全球率先控制住國內疫情、率先實現經濟復蘇的關鍵因素。我們要著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産業鏈、供應鏈,在關鍵時刻可以做到自我迴圈,確保在極端情況下經濟正常運轉。同時還須增強防災備災意識,在防災備災體係和能力建設上舍得花錢,舍得下功夫,寧肯十防九空。在城市化戰略中,不能只考慮規模經濟效益,盲目“攤大餅”“一市獨大”,而是要突出生態和安全,因地制宜推進城市空間布局形態多元化。

  堅持創新思維,促進科技進步。這次疫情防控中,一方面,我國線上經濟全球領先,發揮了積極作用;另一方面,我國科技界經受了一次真刀真槍的檢驗,科技戰線既顯了身手,也露了短板。我們要乘勢而上,加快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推動各領域數字化優化升級,塑造新的競爭優勢。同時,調整優化科技投入和産出結構,努力解決基礎研究“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轉化、市場應用“最後一公里”有機銜接問題,打通産學研創新鏈、價值鏈,推動科技創新多出“從0到1”的原創性成果。

  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後動。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波瀾壯闊的鬥爭中,我們積累了重要經驗,收獲了深刻啟示。剛剛勝利閉幕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更是站在歷史交匯點,錨定未來發展新航標,吹響了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衝鋒號角。只要我們按照未來中國發展新藍圖的戰略謀劃,乘風破浪,奮發作為,就一定能開創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燦爛前程!

  延伸閱讀:

  《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幹重大問題》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馬若虎
新華網評:完善戰略布局 錨定中國發展新航標-新華網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6688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