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寧夏鹽池:治沙“利器”為灘羊“加餐”
2020-08-13 17:52:3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鄉村振興·圖文互動)(1)寧夏鹽池:治沙“利器”為灘羊“加餐”

  寧夏吳忠市鹽池縣沙泉灣荒漠化綜合治理示范項目區內,昔日的沙丘已被林草覆蓋(7月2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新華社銀川8月13日電 題:寧夏鹽池:治沙“利器”為灘羊“加餐”

  新華社記者趙倩、馬思嘉

  在寧夏吳忠市鹽池縣春浩林草産業專業合作社廠房內,工人將收割來的檸條放進粉碎機,再把生産出的草粉經過另一道工序壓制成大小不一的顆粒。轉眼間,一堆堆灌木枝條已變成鹽池灘羊舌尖上的“美味”。

  “檸條顆粒飼料粗蛋白含量高,適口性好,對牛羊來説有較高的飼用價值,深受養殖戶歡迎。而且相較于之前的粉末狀,顆粒飼料遇水後會膨大,更加幹凈衛生,也便于運輸。”合作社負責人張樹新説。

  作為一種抗旱耐瘠的樹種,檸條的“本職”其實是防風固沙,也是鹽池縣生態建設的“功臣”。

(鄉村振興·圖文互動)(2)寧夏鹽池:治沙“利器”為灘羊“加餐”

  這是寧夏吳忠市鹽池縣境內種植的檸條(7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鹽池縣地處寧夏中部幹旱帶,緊靠毛烏素沙地南緣,孕育出的“鹽池灘羊”已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但因自然歷史原因以及過度放牧,鹽池縣土地沙化嚴重,上世紀80年代,全縣75%的人口和耕地都處在沙區,不少百姓不堪風沙侵害,背井離鄉,外出務工。

  為徹底扭轉沙進人退的困境,近年來鹽池縣依托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草)、封山禁牧等林業工程,持續推進防沙治沙、造林綠化等生態建設力度,並將羊群從山上趕到圈裏。目前,全縣200多萬畝沙化土地披上綠裝,100畝以上的明沙丘基本消除。

  “能否在實現生態效益的同時,兼顧經濟效益?”在防沙治沙成效日益顯現的同時,當地林業部門開始追求“兩全其美”的目標。據鹽池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李永亮介紹,檸條是鹽池縣防風固沙的主力樹種,全縣檸條林種植面積達265萬畝,佔保存林木總面積的80%以上。與此同時,灘羊舍飼養殖推開後,盡管鹽池縣鼓勵飼草種植,灘羊的“口糧”還是較為緊缺。

(鄉村振興·圖文互動)(3)寧夏鹽池:治沙“利器”為灘羊“加餐”

  這是寧夏吳忠市鹽池縣春浩林草産業專業合作社加工生産的檸條顆粒飼料(7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從2016年開始,鹽池縣開始探索“以林補飼”之路,通過積極與科研機構和高校合作,研發適合檸條平茬和飼料加工的機械設備,並在平茬時間、平茬強度、平茬方式、平茬機械等方面出臺一係列技術標準和操作規范。目前,在檸條平茬轉飼利用方面,鹽池縣已形成了“統一平茬、多點加工、集中配送”的“企業+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先後建成飼草配送中心1個,檸條飼草加工廠8個,輻射帶動加工點200余個。

  “合作社承包了20萬畝檸條林,每年可平茬一半,生産約5000噸飼料。這些飼料除了供應本縣外,周邊甘肅、內蒙古的牛羊養殖戶也會來採購,供不應求。”張樹新説,像鹽池遇到今年這樣的旱情,其他飼草短缺,檸條飼料在某種程度上成了灘羊的“救命草”。

(鄉村振興·圖文互動)(4)寧夏鹽池:治沙“利器”為灘羊“加餐”

  寧夏吳忠市鹽池縣王樂井鄉劉相莊村村民在給圈養的灘羊添加飼料(2019年10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李永亮説,林業部門將檸條平茬納入年度林地復壯計劃,科學劃定平茬區域,現在全縣年均隔帶平茬檸條20萬畝,每年為畜牧業提供飼草40余萬噸,同時也能帶動大量農民就業。

  檸條復壯,灘羊增重,農民增收,鹽池縣治沙“利器”的綜合效益正在顯現。通過以林補飼、以草助畜等方式,鹽池縣灘羊存欄數量由封山禁牧時的80萬只增加到現在的350多萬只。2018年,鹽池縣成為寧夏首個脫貧摘帽的國家級貧困縣。

【糾錯】 責任編輯: 趙文涵
載入更多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非遺入校園 假期亦快樂
非遺入校園 假期亦快樂
中國西北角:有個村子叫神座
中國西北角:有個村子叫神座
彗星與巨石陣
彗星與巨石陣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36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