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發揮消費券乘數效應激發産業活力
2020-04-03 09:46:25 來源: 南方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繼領導“帶頭下館子”之後,多地再推消費券以提振市場需求,廣東包括佛山、珠海、深圳等地也紛紛發放消費券。作為中國經濟的最大引擎,消費這駕馬車將再次重啟。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60%。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強調,要把復工復産與擴大內需結合起來,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使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

  此次疫情對我國經濟的衝擊已是既成事實,從消費入手,穩經濟增長成為必然選擇,指望疫情結束後“報復性消費”並不現實,特殊時期依然需要一些鼓勵性政策,減少疫情負面影響、恢復現實購買力。多地推出消費券後,朋友圈有不少人曬“中獎”,高興之情溢于言表,具體效果還有待觀察。

  各地的一些做法也不盡相同,如深圳有人“中獎”後是喜滋滋到超市買菜;佛山則規定消費券不可用于線上點外賣,僅適用于實體店線下消費;而河北100元面值只能用于冰雪運動的消費,以進一步推廣當地冰雪運動發展,等等。

  消費券其實並非新鮮事物。早在2009年,由于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性金融危機,對外貿易活躍的浙江省首當其衝,對此杭州分兩階段、三批次發放了總額9.1億元的消費券。最後數據顯示,盡管政府努力加大對本土家電品牌等的財政扶持,但最終仍有約80%的消費券流向採購食品飲料等日常生活必需品上;而消費券可抵扣的酒店、飯館人滿為患,五折的《宋城千古情》門票從每日三場演出一度加演至八場。

  實際上,生活必需品屬剛需,並未受到金融危機較大影響,消費券反而讓居民將原本用于購買必需品的錢轉為儲蓄,反向擠壓了消費需求,或者只是擠掉了一部分原有的現金消費,並未給社會消費總額帶來增量。對消費券使用的錯判,會使拉動消費的效果大打折扣。

  這是因為,一些消費券起到的是“替代效應”,但消費券更應盡可能用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即發揮“乘數效應”,起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因此,在推動消費券的效應上,可以從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從大宗消費品方面入手,如通過新能源汽車購車補貼、手機和家用電器以舊換新,等等,這些産品産業鏈條長,消費券可以帶動制造業生産能力快速恢復。

  其次,從受疫情影響最大的産業入手,如在此次疫情中,吸納最多就業的服務業受到衝擊較大,如餐飲、旅遊、電影院線等領域,通過發放消費券,擴大全社會消費支出規模,從而刺激相關企業加大投資,形成良性迴圈推動産業脫困。

  再比如,在即將到來的清明、五一小長假,需搭乘航班的長途旅遊受限,而短線周邊遊一直不溫不火卻又大有潛力,若沒有刺激,可能不會産生相關消費,但消費券則可以串起餐飲、住宿、交通等,從而激發上下遊産業活力。

  再次,從消費升級方面入手,例如額度向消費傾向高的消費者適度傾斜,也就是説,一方面,消費傾向度高的消費者,大都是低收入者,消費券發給這些消費者能夠發揮最大效用;另一方面,低收入者抗風險能力比中高收入者低,消費券發放有助于提高其抗風險能力。當然,這需要相關部門聯合平臺企業,根據大數據精準施策。

  各地可依據自身實力與財力量力而行,兼顧效率與公平,不失為拉動消費的一劑“藥方”。長遠來看,消費券還只是一種短期刺激,主導消費的長期因素是城鄉居民收入,科學有序復工復産、穩就業,為消費提供源源不斷的支援,才能釋放出更多的購買力。(記者 郜小平)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黃浩
發揮消費券乘數效應激發産業活力-新華網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808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