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中外人士呼吁通過對話合作應對極端主義
2019-12-21 19:55:35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馬卓言、劉禹澤)由中國友誼促進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共同舉辦的“去極端化——對話與合作”國際研討會20日在北京召開。來自近3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60多位前政府官員、外交官、專家學者圍繞多個議題展開討論,一致認為極端化已成為全球性問題,國際社會必須團結起來,共同應對。

  去極端化面臨新挑戰

  極端化破壞社會秩序,侵害公民權利,是世界各國和人類社會的公害。與會代表認為,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下,去極端化問題正面臨諸多新的挑戰。

  在埃及前外長助理穆罕默德·希加齊看來,當前最大的挑戰在于有些國家奉行雙重標準,為國與國開展對話合作造成障礙,而單邊主義的盛行更是加劇了雙重標準。

  中國社會科學院邊疆研究所所長邢廣程説,去極端化是跨國跨區域的事務,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獨自應對。奉行雙重標準既不利于國際合作,又將為打擊極端主義造成新的障礙。

  在一些與會人員看來,極端思想在互聯網時代似乎找到了滋生壯大的溫床,先進的通信技術為極端思想傳播創造了便利。

  “網絡極端主義非常危險,它在高度自由的虛擬世界中傳播,增加了打擊難度。”哈薩克斯坦軍事戰略研究所所長卡爾布佐夫説。

  經驗交流至關重要

  由于各國國情不同,極端化的表現形式和去極端化的措施辦法不盡相同。加強各國治理經驗交流是與會代表的共識。

  “打擊極端主義需要凝聚各國智慧。”斯裏蘭卡前海軍總司令賈亞那特·科隆貝格在發言時説。

  賈亞那特·科隆貝格曾到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交流反恐和去極端化經驗。他直言一些國家對于中國涉疆政策的指責“是沒有根據和不公平的”,去極端化需要對話溝通和相互理解。

  上海合作組織副秘書長艾哈桑·布哈利法認為,很多極端思想的出現是由于經濟原因導致的,提高經濟生活水準是去極端化的一個重要方面。

  “中國政府始終以人民為中心,致力于改善民生、創造就業,這自然促進了社會穩定,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泰國泰王軍三軍總部安全中心原副司令敦卡蒙説,中國的經驗值得各國借鑒。

  團結合作共同應對

  在持續一天的討論中,“合作”是高頻詞。代表們一致認為,加強國際合作,形成反極端國際網絡,才能讓極端主義無處可逃。

  阿富汗總統府城市發展部經濟顧問朱奈杜拉·沙赫拉尼説,在過去近20年時間裏,阿富汗飽受極端主義的侵襲,合作為阿富汗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中國為促進了阿富汗國內和平穩定做出了努力,雙邊合作為阿富汗帶來了發展機遇,希望兩國繼續保持強有力的雙邊關係。”他説。

  上合組織地區反恐機構執行委員會副主任劉傑認為,要有效開展反恐怖主義和去極端化國際領域合作,各國之間必須摒棄已見、消除隔閡,主動採取積極預防措施,建立和執行長期的共同計劃,開展務實合作,在世界范圍內建立有效的防禦和配合機制。

  希加齊認為在全球戰略層面,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具有典型示范意義。這一倡議在帶動沿線各國經濟發展、創造機遇的同時,也使全球化進程更具人文氣息,在去極端化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堅持平等對話,不干涉別國內政,在互信基礎上開展合作,中國為世界樹立了榜樣。”敦卡蒙説。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中外人士呼吁通過對話合作應對極端主義-新華網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326112537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