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和諧中國——70年中國面貌變遷述評之六
2019-09-14 14:48:00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中國面貌”係列述評·圖文互動)(1)和諧中國——70年中國面貌變遷述評之六

  中國選手、中國十九冶集團有限公司職工趙脯菠獲得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焊接項目金牌(8月27日攝)。 新華社記者 魯金博 攝

  新華社北京9月14日電 題:和諧中國——70年中國面貌變遷述評之六

  新華社記者熊豐

  “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古老哲學,人類文明孜孜以求的社會理想。

  政通人和、內和外順、協和萬邦……“和”,蘊藏著深刻哲理,從歷史深處走來,在新時代閃耀光芒。

  70年來,新中國在發展中實現和諧。56個民族、億萬中華兒女同心築夢,奏響了百姓和順、城鄉和美、社會和諧的美妙樂章。

  “和”的精彩——“個人夢”融入“中國夢”

  8月27日,俄羅斯喀山,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

  總時長18個小時、4個模組的焊接,在近乎微米之爭的精度中,趙脯菠用堪稱完美的表現一舉奪得焊接項目金牌。

  閃耀的弧光,點亮了趙脯菠的人生。這個來自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95後”小夥,初中畢業後進入攀枝花技師學院學習,如今站上了世界級最高領獎臺。

  知識改變命運。從新中國成立初期,4.5億人口中80%以上是文盲,到今天我國高等教育辦學規模和年畢業人數居世界首位。70年來,億萬人民通過受教育實現了人生理想。

  和諧,是各展其能、各得其所。

  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每一個夢想都可以拔節生長,每個人都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和諧中國,就有了最具活力的底色。

  構建和諧,不僅要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還要讓全體人民共用改革發展的成果。

  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是不斷增進人民福祉的“加法”——改革開放以來,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82萬元;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這是一個也不能少的“減法”——貧困人口從1978年的7.7億人減少到2018年1660萬人。

(“中國面貌”係列述評·圖文互動)(2)和諧中國——70年中國面貌變遷述評之六

  卓達·天津市武清區養老護理中心工作人員在給老人端飯(1月24日攝)。該中心佔地面積約80畝,是一所集收養、康復、照護等為一體的綜合性養老服務機構。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過9.42億人,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44億人……全體人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勞有所得、住有所居,一張張民生基礎保障網,將一個個家庭的“小幸福”,聯結成整個社會的“大和諧”。

  和諧,更要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中國面貌”係列述評·圖文互動)(3)和諧中國——70年中國面貌變遷述評之六

  9月1日,在北京市西城區廣內街道為老服務中心,志願者為轄區內老人義務理髮。  新華社記者 趙宇思 攝

  發源于上世紀60年代的“雷鋒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如今,全國志願服務資訊係統注冊志願者超過1億人,記錄志願服務時間超過12億小時。

  鄰里守望、交通引導、關愛農民工、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服務深入生活的日常平常經常,惠及人們的衣食住行。

  70年來,從“學習雷鋒好榜樣”到“孝老愛親”“鄉賢文化”,以和善居民、和美家庭促和睦鄰里、和諧村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熔鑄成向上向善的精神氣質,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優良“家風”。

(“中國面貌”係列述評·圖文互動)(5)和諧中國——70年中國面貌變遷述評之六

  4月1日,在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聯合調解中心,工作人員在調解一起合資糾紛。  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和”的智慧——“崇德尚法”推動“共治共用”

  浙江諸暨楓橋鎮,“老楊調解中心”裏的一百多本日記,訴説著調解員楊光照三十多年來的一萬多個調解故事。

  成立9年來,“老楊調解中心”累計受理各類糾紛近2000起,群眾滿意率100%,“有事找老楊”成了當地群眾的口頭禪。

  1963年,正是這裏的幹部群眾創造了“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的“楓橋經驗”。

  走過半個多世紀,“楓橋經驗”從浙江諸暨發源,從之江兩岸向全國發展。

  作為一個有著近14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世人驚嘆,中國如何在深刻變革中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長期和諧穩定?

  ——70年來,法治與德治相互融合。社會在變革中和諧穩定,在和諧中生生不息。

  從無法可依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建成,法治在調節社會關係、促進社會和諧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成為全體公民的共同遵循。

  被廣泛認同的道德及時上升為法律;運用法治手段解決道德領域突出問題;違法失信懲戒機制不斷完善……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法治與德治的光熱,共同照亮社會的每個角落。

  ——70年來,從社會管控到社會管理再到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用社會治理格局不斷顯現新氣象。

(“中國面貌”係列述評·圖文互動)(4)和諧中國——70年中國面貌變遷述評之六

  7月13日,在山西省長子縣常張鄉莫村,調解員郭秀芳(戴帽者)在村民家裏調解矛盾。  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從“小腳偵緝隊”到“朝陽群眾”,從“刷墻貼通知”到“互聯網+”,變化的是群防群治力量不斷增強、現實世界向虛擬空間不斷擴展,不變的是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共同助推社會和諧。

  如今,促進和諧的“填充劑”越來越多。我國約40萬個覆蓋廣泛社區社會組織,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成為維護社會和諧有序的最活躍“細胞”。

  如今,化解矛盾的“減壓閥”更加有效。全國共有人民調解委員會75萬多個,每年調解各類矛盾糾紛上千萬件,發揮了在協調社會關係中不可或缺的“減震”“彌合”功能。

  不懈的實踐探索,中華傳統治理智慧和現代治理理念相結合的和諧中國實現路徑愈發清晰。自治法治德治、共建共治共用,正將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向新的高度。

  “和”的發展——從“和諧共生”到“天下一家”

  4月28日,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如約而至。

  步入園區,中國館映入眼簾。海坨山下,媯水河畔,一座外形如一柄如意的半環形建築舒展于青山綠水間。這是一座會“呼吸”、有“生命”的綠色建築。

  “部分展廳覆蓋于梯田之下,以提高建築的保濕隔熱性能,降低採暖能耗。同時在屋頂設置雨水收集係統,用以灌溉梯田,實現生態微迴圈。”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一院院長景泉説。

  北京世園會,讓大自然的交響樂與人類和諧相融,折射出的,是對人與自然規律的尊重和遵循。

(“中國面貌”係列述評·圖文互動)(6)和諧中國——70年中國面貌變遷述評之六

參觀者在北京世園會中國館參觀(6月3日攝)。  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以最嚴格的制度守護生態、發揮環保督察“利劍”威力、打響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今日中國,與經濟發展同步的是,綠色不斷拓展、藍天越來越多、河湖更加清澈。

  發展,不僅要實現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更進入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統籌推進的更高境界。

  立己達人,在實現自身發展同時,推動構建和諧世界,更是今日中國的責任與擔當。

  從應對氣候變化到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從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更好發展到促進國際反恐合作……在諸多需要擔當責任的國際領域,中國懷著“天下一家”的情懷,盡己之力,貢獻世界。

  “一帶一路”倡議、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中國敞開胸懷歡迎各國搭乘中國“快車”,以實際行動提供中國智慧,同世界各國合作共贏。

  和諧的目光,總是兼及兩邊,既提倡以和為貴,又堅持和而不同。

  2019年5月,北京。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盛大開幕。亞洲47個國家代表,拉美、歐洲等其他地區代表就文明交流展開廣泛探討。世界各國文明平等對話、交流互鑒、相互啟迪。

  “和”的力量,將涓涓細流匯成江海,把點點纖塵積築成山。

  和諧,讓人和自然更親密地貼近、讓不同文明在腳步間交融、讓陌生的笑臉出現尋常的街頭,和諧中國的生動畫面,成為中華民族逐夢路上美麗的風景。

  相關連結:

  文明中國——70年中國面貌變遷述評之五

  法治中國——70年中國面貌變遷述評之四

  民主中國——70年中國面貌變遷述評之三

  創新中國——70年中國面貌變遷述評之二

  奇跡中國——70年中國面貌變遷述評之一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瓊
和諧中國——70年中國面貌變遷述評之六-新華網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171124996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