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科學家首次展示銀河係恒星盤“翹曲”結構
2019-02-05 11:49:34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2月5日電(記者董瑞豐)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領銜的一支國際合作團隊首次向人們展示出銀河係恒星外盤的翹曲結構,該成果于北京時間5日由國際科學期刊《自然·天文》線上發表。

  星係盤並非許多人想像的那樣,是一個很平的圓盤子,而是處于一個不穩定的狀態。在外盤處,巨大的星係盤會逐漸向上或向下卷起,整體形成一個接近炸薯片一樣的彎曲狀態,天文學家稱這種形狀為“翹曲”。

  大量觀測表明,大約三分之一的河外盤星係都或多或少展現出翹曲形狀,銀河係是否也是如此呢?很早就有射電觀測發現銀河係的氣體盤呈現出和很多河外星係一樣的翹曲結構,但是關于恒星盤的形狀一直缺少直接的證據。

  “測量銀河係外盤的距離是十分困難的,而準確的距離才能讓我們確信外盤的形狀。”本文第一作者、國家天文臺陳孝鈿博士介紹,造父變星是一類中等品質的年輕脈動變星,比太陽重3至20倍,亮約幾萬倍。由于它們的脈動周期和光度嚴格相關,因此可以精確測定距離,精度可達3%至5%。

  陳孝鈿等人去年發布的第一個紅外全天變星星表包含了上千顆銀河係造父變星,這批恒星正是指示銀河係年輕恒星盤形狀的絕佳示蹤體,它們猶如寶貴的明燈,點亮了被“煙霧”籠罩的銀河——塵埃消光是測量銀河係銀盤恒星距離的最大障礙。

  從三維空間分布圖中,他們發現距離銀河係中心越遠,這些造父變星就越偏離銀盤面,整體呈“S”形。此外,從銀心向外翹曲呈現復雜的進動現象。

  盡管翹曲現象在河外星係中經常出現,但是理論家們對它是如何形成的莫衷一是。一種可能的解釋是外盤受到某種轉矩作用而形成。

  本文的合作者、國家天文臺恒星與恒星係統團隊首席科學家鄧李才研究員説,銀河係恒星盤翹曲的發現,首先更新了人們對銀河係形狀的認識,同時也對外盤起源提供了決定性的觀測證據,為最終理解像銀河係這樣的巨大盤星係如何形成和演化提供關鍵線索。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瓊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小山村的千人團圓宴
小山村的千人團圓宴
花香迎春來
花香迎春來
辦年貨 迎新春
辦年貨 迎新春
一周看天下
一周看天下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171124087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