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情人節?女人節?帶你“穿越”到古代七夕去看一看
2017-08-27 17:58:28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8月27日電 題:情人節?女人節?帶你“穿越”到古代七夕去看一看

  新華社記者 俞菀

  七夕節到底是情人節還是女人節?過節主要是吃東西還是縫東西?面對記者提問,盡是一片迷茫的眼神。俗話説,“百聞不如一見”,那就讓我們跟著文史典籍和民俗專家,來一場“穿越”之旅吧!

  漢時望銀河 牛郎織女鵲橋會

  七夕節,在沒有霧霾和粉塵的大漢夜空,抬頭可見縱貫南北的一條大銀河。銀河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遙遙相望,正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漢代女子們七夕節的主要祈願對象便是“織女”神。據《西京雜記》描述,女子們在農歷七月七日這一天,會上開襟樓,穿七孔針;臨百子池,作于闐樂。加上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説,這一天女子所結的五色縷,有了“羈絆之愛”的意思。

  其實,有關牛郎織女的神話,最早可追溯到《詩經·大東》。《詩經》裏的牽牛、織女大體還只是天上的星座,又説他們從事著駕車、織布的勞作,有了初步擬人特徵。

  到了漢代,形成了流傳至今的神話故事原型:牛郎織女私自相愛,忤逆神旨而雙雙受罰,隔河相望不能聚首。因此,從漢代開始,七夕節有了淒婉的情感底色。

  有意思的是,古代七夕節又稱“首秋節”,初秋時節常能看到喜鵲成群飛過。善良而智慧的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可憐牛郎織女這曠日持久的“異地戀”,便在民間流傳的故事文本中,加入了“喜鵲搭橋”助兩人相會的情節。

  盛唐宮廷 乞巧樓上宮娥忙

  若是“穿越”到七夕節那夜的盛唐宮廷,可見朝野上下一同舉行隆重的乞巧儀式。

  據《開元天寶遺事》記載,那時候宮裏有專門的“乞巧樓”,以錦緞鋪設,高百尺,上可勝數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人們可以在樓上祭祀牽牛、織女雙星。嬪妃們在月光下,以五色線穿九孔針,成功獲得“乞巧”技能加持。

  雖然唐代以肥為美,但靈巧的指上功夫依然是衡量女子才能的重要指標。上海師范大學民俗學研究者周思楊説,嬪妃們用“九孔針”替代前朝的“七孔針”,可見對“巧”的渴望和“巧”的標準已是大大提升。

  全唐詩《宮詞百首》中説,“闌珊星鬥綴珠光,七夕宮嬪乞巧忙。總上穿針樓上去,競看銀漢灑瓊漿”,正是描繪了宮廷女子在七夕夜乞巧、仰望銀河的習俗。同時,唐代宮廷引領的奢華文化使得節日氣氛變得愈發濃烈起來,“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士民之家皆效之”。

  浙江省民間藝術研究會會長吳露生説,唐代七夕風俗對後世産生了深遠影響,如把蜘蛛放在小盒子裏“卜巧”,以所結蛛網“圓正”為自己“得巧”的暗示。從審美標準來説,這體現了人們對“巧”的更高要求和更深理解。

  宋元街市 人如潮涌馬如龍

  如果“穿越”到了宋元時期,就會發現七夕節乞巧已成為舉國上下非常隆重的節日活動,還有了專門買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乞巧市”。節日慶典臨近,集市上人如潮涌、車水馬龍。

  宋《醉翁談錄》載:“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

  集市攤位上賣的,除了標誌性的七孔針、五色線,還有各種香燭、水果和零食。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朝代更替,七夕祈、乞的形式和內涵變得越來越豐富——“曝曬經書衣裳,設酒脯食果,散香氛于筵上”,乞巧、乞富、乞壽、乞愛、乞子……

  在“乞巧市”上,可以買到一種名為“磨喝樂”的人偶,多用蠟或土泥制成,是女子們七夕“乞子”的必備神器。據悉,“磨喝樂”是梵文音譯,佛教中國化之後,這種人偶也由蛇首人身,演化為可愛的嬰童形象。“七夕俗以蠟作嬰兒形,浮水中以為戲,為婦人宜子之祥,謂之化生”。

  清朝江浙閩 心靈手巧娃娃抓起

  現在讓我們來到“穿越”之旅的最後一站,清朝乾隆時期。此時江、浙、閩一帶七夕生活習俗,在國外也有了一定影響力。據日本文獻《清俗紀聞》載:“七月七日稱為巧日,在露臺放置桌子,以點心鮮果七種、針七根、線七條向牽牛織女二星上供。幼女等于夜半拜星,並用線穿入上供之針,稱為穿針乞巧。”

  此時幼女也加入了乞巧的行列,並且在半夜專門設置乞巧儀式,果然是心靈手巧要從娃娃抓起。還有一種説法是,七夕以十四周歲的年輕女子為主要節日人群,此時她們正值婚嫁的年齡。

  看來,説七夕是情人節,不如説是古代女人節更貼切。在古代中國,一年中大約只有七夕節的晚上,能在“戶外”看到那麼多未婚和新婚的女子。這些女子誠心乞求巧藝和智慧,當然,也祈求忠貞、美滿的愛情。

  吳露生説,民俗總是在傳統的根脈中、意識的流變中不斷注入時代性,不斷獲得精神內涵的豐富。歸根到底,我們傳承的是一種美好的人性。通過對傳統節日的溫故知新,溫馨提示和正面弘揚那些真善美的東西。

  千年的浪漫,傳承的新篇——今天的我們如何過七夕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今年的8月28日是傳統七夕佳節,也是七夕節被列入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第11個年頭。

  如今,這一被譽為最具浪漫色彩的古老節日,不僅沒有落伍,反而展現出更多現代時尚味道。民俗專家認為,雖然七夕節的內涵和習俗已發生了變化,但在當下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內涵還能進一步挖掘和傳承。>>

+1
【糾錯】 責任編輯: 聶晨靜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廈門會晤│五圖話“金磚” 動物總動員
    廈門會晤│五圖話“金磚” 動物總動員
    中國安龍山地戶外運動精英賽閉幕
    中國安龍山地戶外運動精英賽閉幕
    “帕卡”颱風登陸廣東
    “帕卡”颱風登陸廣東
    布魯塞爾歡送夏日
    布魯塞爾歡送夏日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6511215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