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千年的浪漫,傳承的新篇——今天的我們如何過七夕
2017-08-27 17:58:28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遊客在三河古鎮小南河觀賞河燈(8月26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新華社北京8月27日電 題:千年的浪漫,傳承的新篇——今天的我們如何過七夕

  新華社記者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今年的8月28日是傳統七夕佳節,也是七夕節被列入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第11個年頭。

  如今,這一被譽為最具浪漫色彩的古老節日,不僅沒有落伍,反而展現出更多現代時尚味道。民俗專家認為,雖然七夕節的內涵和習俗已發生了變化,但在當下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內涵還能進一步挖掘和傳承。

  七夕節回歸 中式祈福成時尚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發源于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記者梳理今年各地七夕活動發現,隨著對非遺保護和傳承力度的加大,七夕節的傳統意蘊逐漸被人們關注和挖掘。

  “一拜平安吉祥,再拜健康快樂,三拜聰明成才。”浙江溫嶺市石塘鎮日前舉辦了國家級非遺石塘七夕習俗“小人節”祈福禮活動。“小人節”其實是一種民間兒童節,屬于6歲到16歲的孩子。這一天,孩子們都會向神靈“七娘媽”祈願以求庇佑。

  記者看到,許多孩子在現場手持一件叫“彩亭”的祭祀物品。每層紙彩亭上都裝飾著一些戲曲人物小泥偶,題材多取材于《封神榜》《西遊記》《白蛇傳》等神話故事。祭禮中使用的酒都是滿盅的,以示圓滿。

  在甘肅隴南的西和縣、禮縣一帶,不少女性在一周前就開始了她們的乞巧狂歡。隴南的乞巧民俗有著千年歷史,長達七天八夜。女性們會通過一係列程式,乞求織女賜予人類聰慧、靈巧和如願配婚、生活幸福美滿。活動分坐巧、迎巧、祭巧、拜巧等階段和祭祀儀式,被民俗專家認為是全國范圍內保存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七夕民俗活動之一。

  隨著七夕來臨,江西南昌的699文化創意産業園舉行了一場熱鬧的七夕祭。看著傳統的漢禮表演,欣賞著華麗的漢服,耳旁響起悠揚的古樂,人們倣佛穿越了時空……

  “考慮到平常逛園區的多是年輕人,我們對七夕文化進行了延伸,使其更貼近年輕人的喜好。”據策劃方負責人團團介紹,感興趣是傳承文化的第一步,在保留七夕節核心乞巧習俗外,他們新增了漢服文化、周制婚禮、古風舞蹈等展示環節。

  在成都市郫都區唐昌鎮,徐琳與男友參加了當地的七夕文化節,體驗了“唐昌有禮”非遺特色展示等活動。“平常約會是吃吃喝喝,今天要‘坐看牽牛織女星’。”徐琳希望通過參加傳統活動尋找一些儀式感。

  拉動“甜蜜經濟” 一地鮮花拍出7000萬枝

  七夕節,少不了愛情的主題。而每到七夕節來臨,其獨特的浪漫主題也為商家帶來了不小的商機,掀起一波七夕“甜蜜經濟”的小高潮。

  據京東數據研究院一份關于七夕禮物的調查顯示,26-35歲消費者的七夕送禮喜好是浪漫主題,排在前三位的禮物分別是永生花、酒店預訂、蠟燭;36-45歲消費者的選擇更趨生活化,愛買大閘蟹禮券、牛排、掃地機器人。

  作為國內最大的鮮花産地,雲南的鮮花銷售情況可算是國內花卉市場的“晴雨表”。據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總經理張力介紹,七夕節前的半個月時間銷量就能趕上平時一個月。“2010年七夕節期間我們交易中心拍賣出去的花卉是3000萬枝,去年達到6000萬枝,今年預計達到7000萬枝。”

  而鮮花禮盒的設計也是推陳出新。南昌一家花店店主小溪告訴記者,今年花店裏賣得最火的一款是裝有9朵玫瑰花的水晶禮盒,花色可任選,預定價260元。這款禮盒方方正正,透明設計,鮮花直接插在水中。小溪説,這種簡約風格寓意“愛你就愛本真的你”,很受追捧。

  不過,有很多年輕人希望通過更有意義的方式來度過七夕節。“90後”的王舒欣就覺得送禮物的過節方式已經落後了,決定帶女友去參加七夕主題的旅遊活動。王舒欣説,以前過節是購物回家過,如今走出去過節,更能放松心情增進感情。

  中國民俗學會理事梅聯華認為,近年來,七夕“甜蜜經濟”的熱度不斷提升。人們的過節方式也從傳統單一的購買玫瑰、巧克力、燭光晚餐、化粧品等購物模式,走向體驗式旅遊、節日婚禮、相親派對、主題旅遊等更為豐富的模式,這也是七夕節在現代生活裏新的發展內涵,值得關注。

  文化傳承需念好“融”字訣

  專家認為,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地方舉辦七夕主題的文化活動。不過民俗專家表示,要想讓古老節日煥發出新生機,對其背後的文化內涵宣揚和傳承仍需增強。

  浙江省民間藝術研究會會長吳露生説,從漢代開始,七夕節乞巧、表達愛情等內涵基本確定下來並一脈相承。江浙一帶從唐宋時期開始,就十分突出七夕節的愛情元素。“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對美好愛情的讚美和祝福都是正能量的,值得傳承。”

  “以傳統的方式參加傳統的節日,是學習傳統文化最好的途徑。中國傳統七夕節,女性們是通過勤勞和巧藝來展現自己的風姿。”雲南漢服協會會長劉丹説,七夕最好的象徵物是針、紅線、蓮藕和荷花。穿著傳統漢服,參加傳統的民俗活動,有鬥巧會,才算原汁原味的傳統七夕節。據悉,雲南漢服協會已連續舉辦十屆七夕文化節,致力于從服飾、民俗活動等方面推動傳統節日與文化的傳播。

  專家指出,西方情人節、七夕節、“光棍節”構成了我國當代的愛情節日序列,反映了年輕群體普遍的精神需求。曾被淡忘的七夕節重歸人們的視線,被看作是中國人自己的愛情節日,顯現了七夕在當代的旺盛生命力。應尊重時代選擇,合理取舍古俗。

  “當今傳統節日離不開商業烙印,但一味批判沒有意義,建議順勢而為。”上海師范大學民俗學研究員周思楊認為,現階段正是傳統七夕節從“復”到“興”的過渡時期,輿論應當引導商家從單純追求商業利潤,向帶有民族使命感的方向去設計産品和模式轉變。

  “例如巧克力和玫瑰花已是公認的愛情象徵。若能將這一象徵融入七夕文化符號體係,那古老的節日將會增添不少時尚感和國際化元素。”周思楊説。(記者 袁慧晶、周楠、白靖利、俞菀、董小紅、李建平)

  情人節?女人節?帶你“穿越”到古代七夕去看一看

  七夕節到底是情人節還是女人節?過節主要是吃東西還是縫東西?面對記者提問,盡是一片迷茫的眼神。俗話説,“百聞不如一見”,那就讓我們跟著文史典籍和民俗專家,來一場“穿越”之旅吧!>>

  七夕見證:時光可老,愛情恒新

  唯美動人的牛郎織女神話賦予了七夕節獨特的浪漫色彩,愛情的模樣千般種,你可曾遇到那“一心人”?當你老了,誰與你深情共白頭?現代社會忙碌的快節奏中,單身的你可還有期待?

  這個七夕節,記者帶你見證那些戳中淚點的愛情故事,走進單身青年的內心,找尋這份久違的節日感動與溫情。>>

+1
【糾錯】 責任編輯: 聶晨靜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廈門會晤│五圖話“金磚” 動物總動員
    廈門會晤│五圖話“金磚” 動物總動員
    中國安龍山地戶外運動精英賽閉幕
    中國安龍山地戶外運動精英賽閉幕
    “帕卡”颱風登陸廣東
    “帕卡”颱風登陸廣東
    布魯塞爾歡送夏日
    布魯塞爾歡送夏日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6511215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