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專家提醒洪澇災害後注意防范腸道傳染病
2017-07-24 11:37:39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昆明7月24日電(記者字強)近期降雨頻繁,多地先後發生洪澇及次生災害。專家提醒,洪澇災害過後,極易引起傳染病的發生,個人需注意防范腸道傳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

  雲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趙世文介紹,洪澇災害過後容易引起傳染病的流行。由于洪水淹沒或破壞了水源和飲用水設施,也改變了食物來源和加工、儲藏條件,災區群眾的飲水和食物安全存在隱患,容易造成腸道傳染病的高發,還易導致一些非傳染性疾病和慢性傳染病發生,肺結核、高血壓、冠心病及貧血等都可能因洪澇災害而復發或加重。

  “洪災後常見的傳染病主要包括腸道傳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趙世文介紹,腸道傳染病是病原體經口侵入腸道並引起腹瀉或其他臟器及全身性感染的一類疾病。災區常見腸道傳染病主要有細菌性痢疾、霍亂、傷寒和副傷寒、甲型肝炎,其他如沙門菌、副溶血性弧菌、空腸彎曲菌、致瀉性大腸桿菌、耶爾森氏菌等細菌引起的細菌性感染性腹瀉病、病毒性腹瀉病(輪狀病毒、杯狀病毒、腸道腺病毒和星狀病毒感染性腹瀉)以及寄生蟲腹瀉病(隱孢子蟲等)。

  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在自然條件下長期存在,在野生動物間流行,並在一定條件下會感染人類的疾病。洪災後需要重點預防的自然疫源性傳染病有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瘧疾、血吸蟲病、鼠疫、炭疽、布魯氏菌病等。

  專家建議,洪澇災害期間,為保護自身健康、減少疾病發生,災區群眾應重點保證飲用水、食品安全,注意環境整潔衛生,加強家畜管理,防范蚊、蠅、鼠患。保持皮膚清潔幹燥。如果感覺身體不適,特別是發熱、腹瀉病人,要及時就醫。

+1
【糾錯】 責任編輯: 楊婷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孫楊成就世錦賽男子400米自由泳三連冠
    孫楊成就世錦賽男子400米自由泳三連冠
    那座“塔山”
    那座“塔山”
    一周看天下
    一周看天下
    美海軍首艘“福特”級航母正式服役
    美海軍首艘“福特”級航母正式服役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970112137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