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探月進展如何,有何技術難點?——孫為鋼詳解中國探月工程三期項目細節
2017-06-07 21:59:22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6月7日電 題:探月進展如何,有何技術難點?——孫為鋼詳解中國探月工程三期項目細節

  新華社記者李松、白國龍

  預計2017年發射的嫦娥五號是我國探月工程三期的標誌性任務,也是今年中國航太關鍵任務之一。嫦娥五號任務進展如何?有何特點?有何難點?在7日舉行的2017年全球航太探索大會上,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總工程師、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孫為鋼作了詳細解答。

  “中國探月三期工程主要目標任務是在2017年實現月面無人採樣返回,將使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太發射場把8.2噸的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孫為鋼介紹,探測器與運載火箭分離後,經地月轉移飛行和軌道修正,在近月點實施制動,進入環月圓軌道。環月期間,探測器一分為二,分為著陸上升組合體與軌返組合體,其中軌返組合體繼續環月飛行,而著陸上升組合體經變軌和動力下降飛行,在月面預定區域軟著陸。

  孫為鋼説,著陸上升組合體著陸後完成月面樣品採集、封裝,隨後上升器從著陸上升組合體中分離,月面點火起飛進入交會對接軌道。軌返組合體與上升器完成交會對接後,將月球樣品從上升器轉移至返回器內,軌返組合體再與上升器分離。軌返組合體進入月地轉移軌道,在距地球一定高度處返回器從軌返組合體中分離。返回器採用半彈道跳躍再入方式進入大氣層,並最終落至地面著陸場。

  總體來看,嫦娥五號工程設計方案相對復雜,要在嫦娥三號月面軟著陸基礎上,突破月面表取採樣、鑽取採樣,月球樣品封裝技術,突破月面起飛技術,掌握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技術、樣品轉移技術,工程中還要實現多次分離以及高精度軌道測量和控制。

  “之所以要採取這一相對復雜的工程方案,是因為依托于這一方案,如果能再把運載能力和探測器擴大些,並增加生命保障係統,提高産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中國就能具備載人登月的能力。難度大,我們的收獲也大。”孫為鋼説。

  為降低工程風險,探月三期工程已于2014年10月成功進行了一次跳躍式再入返回飛行試驗,驗證了半彈道跳躍式再入的氣動、熱防護等技術,獲取了有效的試驗數據。“通過飛行實驗,證明半彈道跳躍再入方案正確,控制精度高。”孫為鋼介紹。

  探月三期工程不僅攻克了超高速返回等月球探測技術難題,而且帶動了一大批地面試驗設施建設,也牽引推動了地面設施倣真設計與建設技術的發展。“這些宇航技術、理論模型和地面設施,既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成果,也必將為人類探索太空逐步夯實基礎”。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守候
    守候
    傳統文化潤童心
    傳統文化潤童心
    川藏線上的風景 西藏左貢初夏如畫
    川藏線上的風景 西藏左貢初夏如畫
    大山裏雅礱江邊的朗朗讀書聲
    大山裏雅礱江邊的朗朗讀書聲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5701121104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