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多校劃片,能否破解義務教育“擇校熱”?
2017-04-30 20:51:18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4月30日新媒體專電 題:多校劃片,能否破解義務教育“擇校熱”?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梁天韻 趙琬微

  近日,北京多個城區接連發布2017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政策,其中“多校劃片”成為關鍵詞。這意味著片區對應多所學校,弱化“學區房”“一對一”入學的對應關係。

  從劃片就近入學派生出的“多校劃片”究竟有何內涵、如何操作,能否進一步促進義務教育入學公平,緩解“擇校熱”?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多校劃片”=“搖號入學”?

  北京市教委此前提出,今年將實施“單校劃片”和“多校劃片”相結合的入學方式,擴大參與多校劃片的學校數量和比例,並從小升初階段推廣至幼升小階段。

  目前,西城、東城、海淀等多區已出臺具體實施辦法,或為新購置房屋設定了“截至日期”,之後統一實行多校劃片;或提出以房産、落戶、居住年限等為關鍵指標,確定入學優先順序。

  例如,朝陽區規定,以今年6月30日為限,當日之後取得的不動産權證書所對應的實際居住地址,將不再對應一所學校,適齡兒童少年依據該實際居住地址登記入學,將參加所在片區的統籌分配;豐臺區規定,逐步實行購置“二手房”的房主子女通過多校劃片派位方式入學;西城區規定,符合入學條件的“集體戶”適齡兒童,根據學校學位情況,通過多校劃片方式在全區范圍內派位入學。

  有部分家長提出,“多校劃片後是否相當于搖號入學?”

  對此,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一種誤解。“多校劃片的實質和操作方式是統籌2所及2所以上的學位資源,包括優質資源,根據個人需求和志願進行統一公平分配。對完全符合學校單校劃片條件的,政策不變;不完全符合、入學條件不完全具備,應當就近入學的,實施多校劃片。”

  對于如何保障學區劃分透明、電腦派位可信的問題,該負責人介紹,“市級統籌”今年首次被寫入北京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意見,從市級層面調控各區的學區劃分以及資源配置。2017年起,北京將統一使用市級“小升初”派位係統,各區派位規則和程式將被納入其中,精準監控每名學生的入學途徑。

  該負責人説:“以往在執行就近入學過程中,因為學位足夠,只要滿足戶籍所在地的條件,也能保障入學資格。但隨著學位逐漸飽和,對戶籍、房産、居住年限等因素的要求和審核越發嚴格。”

  “多校劃片”的實施效果如何?

  記者梳理髮現,教育部已連續三年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在教育資源配置不夠均衡、群眾擇校衝動強烈、“學區房”問題突出的地方,穩妥推進多校劃片。北京、南京、武漢等地已開始局部探索。

  “2014年以來,採取了多校劃片的辦法,把優質教育資源作為分母,各個片作為分子,按照一定規則較均衡地分到各個片,取得了一定效果。”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表示。

  然而對于“多校劃片”,一些家長提出了疑慮。“原來單校劃片,焦慮是清楚的,好學校或是普通校是確定的。多校劃片後,即使購買了優質學校的‘學區房’,也可能被派位到其他一般學校,豈不是更焦慮?”家住北京西城區的程先生告訴記者。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等專家指出,在優質教育資源相對短缺的地方,實行多校劃片,可以增加不在優質學校學區的兒童入學機會。如在北京豐臺區,實行幼升小及小升初多校劃片,2015年9570名適齡兒童、5425名小學畢業生參加了電腦分配派位,約有67%的適齡兒童、77%小學畢業生進入優質學校就讀。

  但把優質學校和普通學校放一起“劃片”,也可能使未被派位至優質學校的學生利益受損。為此,相關地區在實施多校劃片的同時,應加大對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如在北京東城區,2014年採取多校劃片時,新增初中優質教育學位1690個,比上年增長42.68%。

  記者梳理髮現,北京在2014年取消“共建”,大力推進劃片就近入學,逐漸緩解了小升初“擇校熱”。2016年,初中就近入學比例達到90.68%。但與此同時,“小升初”的擇校動機逐漸向“幼升小”轉移,而“幼升小”對戶口或房産有明確規定,進而促使家長在教育強區買房、辦戶口,導致“學區房”價格飆升。北京此番將多校劃片拓展至幼升小階段,旨在為幼升小“擇校熱”降溫。

  解決“擇校熱”還需哪幾招?

  北京市教委委員馮洪榮表示,讓教育按照其自身規律健康發展,要解決好公平與品質兩個問題。目前由單校劃片拓展到多校劃片、布局每個學區都有好學校等舉措,意在增進公平。

  民進中央教育委員會委員吳正憲認為,多校劃片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機會公平,但導致“擇校熱”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資源本身發展不均衡,治本之策是縮小地區、城鄉、校際差異,全面提升教育水準。

  “目前多採用學區制、九年一貫制、名校辦分校、校長交流等方式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讓先進教學辦學理念更廣泛地輻射引領,但提升薄弱校有難度,也是需要過程的。”吳正憲説。

  “現階段,我國城鄉、地區間發展水準、經濟發展水準差異仍較大。”北京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錚表示,我國基礎教育體制以縣為主,不同縣和縣的財政收入水準不同,且限制教師跨地域流動。

  “在此背景下,消弭地區、學校間教育品質差異,短期內難以見效,只能採取折中的辦法,先著重解決公平問題。”儲朝暉説。

  受訪專家認為,應進一步優化入學政策,同時兼顧品質提升,增加優質教育資源。

  據介紹,北京城六區今年將加大對一般學校的精準扶持,每個城區至少選3所普通校和優質學校合並或集團化辦學;兩三年內,在城區新增25所優質小學或九年一貫制學校,把轄區內最薄弱的學校並入優質教育集團或與優質校深度聯盟。城六區還將啟動支援近郊、遠郊區辦學,幫扶15所薄弱校。

  王錚認為,“名校辦分校”“強校帶弱校”模式需建立長效機制。“如果是簡單派人,龍頭校自己會被掏空、拖垮,還容易産生分散、力量不集中、低水準、重復等問題。”他建議,研發可推廣的教育教學模式,政府提供資金支援和智慧財産權保護。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笑冬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安平“樹屋”:自然與人工共融
    安平“樹屋”:自然與人工共融
    麥田歡歌
    麥田歡歌
    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表執政百日演講
    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表執政百日演講
    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100天
    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100天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091120898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