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前路從來是徵途--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垂直轉運側記
2017-04-17 17:21:37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海南文昌4月17日電 題:前路從來是徵途——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垂直轉運側記

  新華社記者 梅常偉、曾濤、王楠楠

  光,一道纖細但令人鼓舞的光。

  清晨6時許,當高達76.5米的五級鋼結構門緩緩開啟,陽光伴著海風涌進來,成為歡送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出徵的第一波訪客。

  海南文昌航太發射場橙色的活動發射平臺上,長徵七號遙二火箭靜靜矗立,乳白色箭體孔武有力,鮮紅國旗圖案引人注目。

  五級打開、四級打開、三級打開……隨著垂直總裝測試廠房完全敞開懷抱,天舟一號和長徵七號,這對首次搭檔的中國航太新銳,即將踏上前往發射塔架的徵途。

  “出發!”指揮員一聲令下,驅動控制機構操作手王少博摁下按鈕,總重近1800噸的平臺穩穩起步,沿著軌道向室外慢慢移動。平臺四周,觀察員、警戒員小心翼翼地跟隨著,時刻準備處置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

  每分鐘4米,這是平臺駛出廠房時的速度。這個速度不快,但時刻牽動著現場所有人的心。

  “萬人一桿槍”的航太事業,每一枚火箭、每一艘飛船,都是一代代中國航太人嘔心瀝血的寶貴結晶。

  平臺完全沐浴在晨光中的那一刻,人群沸騰了,來自貨運飛船係統、火箭係統、發射場係統的工作人員不停地揮動手中的國旗,把內心的緊張與興奮融化成一陣陣紅色的浪潮。

  2016年6月,同樣是在這裏,人們簇擁著長徵七號首次遠徵,見證了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成功飛向太空。近一年來,王少博和同事們反覆訓練了幾十次,驅動平臺時更穩、更準,也更安全。

  平臺平穩前行,不久便駛入第一個彎道。

  每分鐘15米,這是平臺在彎道上行駛的速度。這個速度不快,但緊緊跟隨著綠色發展的時代步伐。

  長徵七號的垂直轉運軌道長約2700米,共有4個這樣的彎道——這是為了節省佔地面積,最大程度保護熱帶原生椰林和濕地,放棄單獨直線鋪軌方案,讓長徵七號和長徵五號共用一段轉運軌道的結果。

  軌道右側不遠處,一汪淡藍色的水塘澄澈見底,映著綠草白雲,蕩起海韻椰風。

  但這美景,發射臺指揮員王傑是無暇欣賞的,他全神貫注地聽著對講機中的聲音,不時發出密碼,調整輪組運作速度。軌道寬度足有20米,如果內彎輪組與外彎輪組的速度不匹配,就會導致平臺被卡滯在軌道上。

  第一個彎道平穩通過,第二個彎道同樣順利。

  緊接著,是一段筆直的鐵軌。軌道兩側,新栽的椰樹正在抽出新葉,成片的龍血樹鬱鬱蔥蔥。許多人拿出相機,與平臺和火箭留下歷史性的合影留念。

  每分鐘25米,這是平臺駛入直道後的速度。這個速度不快,但見證著文昌發射場建成以來的快速成長。

  不遠處,執行完長徵五號首飛任務的一號發射塔架重整戎裝,嚴陣等待下次發射任務的到來。從長徵七號到長徵五號再到天舟一號,發射場日趨成熟,中國航太愈加強大。

  數十名來自飛船、火箭總體設計部門的工作人員分列兩隊,緩步跟在平臺身後,藍色的制服與白色的箭體,輝映著藍天白雲,幻化成一首關于夢想和星辰大海的詩——那是中國航太人永恒的徵途。

  第四個彎道的懷抱處,曾是一片魚塘,當地村民修建的房屋、涼亭至今仍在。一陣海風輕輕拂過,火箭的倒影搖曳生姿,與映在水面的老屋舊亭相襯成趣。

  過去與未來,就這樣融為一體。

  徐徐轉過彎道,平臺開始減速。

  每分鐘4米,這是平臺靠近發射塔架的速度。這個速度不快,但凝聚著14億中國人的新期待。

  天舟一號,這艘以空間物資輸送為使命的飛船,將與神舟飛船一起,成為未來中國空間站建設的左膀右臂。

  近了,又近了……10時許,平臺一次性對中鎖定,精準停駐在發射塔架前,人們不約而同鼓掌歡呼。

  一段全新的徵途,即將開啟……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青島機場口岸在入境快件中查獲倣真槍支
    青島機場口岸在入境快件中查獲倣真槍支
    特戰女兵的別樣青春
    特戰女兵的別樣青春
    西安公安成立交警鐵騎隊
    西安公安成立交警鐵騎隊
    重慶:大足石刻新獲“護身符”
    重慶:大足石刻新獲“護身符”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570112082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