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面對人才流動拐點如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2017-04-16 17:08:18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深圳4月16日電 題:面對人才流動拐點如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新華社記者徐博、周科、周蕊

  國家外國專家局局長張建國16日説,2016年來中國大陸工作的外國人員達90余萬人次。同時,2016年中國留學回國人員達43.25萬人,創歷年新高。

  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海外人才到來潮和回歸潮的澎湃而至,如何為他們提供更便利的創業和生活環境,實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記者採訪了有關部門負責人和專家。

  人才流動或現拐點

  耶魯大學碩士生黃啟洋曾在美國國家實驗室工作,但最終選擇了回中國創業。他的項目是研發中國第一代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液相生物晶片檢測係統,應用于腫瘤標誌物檢測、流行病監測等領域。

  “這幾年國內發展迅速,市場潛力巨大,留學生紛紛回國。”黃啟洋説,“深圳政策對創業扶持力度很大,創業氛圍很好,鼓勵敢試敢闖,産業鏈也完善,最適合有想法的‘海歸’。”

  “經濟發展和就業機會是吸引外籍人士和留學生的最大因素。”張建國表示,“還有就是我國政府、企業、高校等機構對科研的投入越來越多。”

  近年來,中國綜合國力顯著提升,並與世界經濟深度融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速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都為外籍人士和留學人才施展才華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無論是上海自貿試驗區還是‘一帶一路’都需要大量的人才。”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説,“參與其中不僅是找到一份工作,做出一番事業,更重要的是有可能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身影。”

  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我國留學回國人員總數已達265.11萬人。出國留學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的留學人員比例由2012年的72.38%增長到2016年的82.23%。

  業內專家預測,未來5年,中國可能迎來“進大于出”的人才歷史拐點,從世界最大人才流出國轉變為主要的人才回流國。

  “中國一定要抓住全球創新資源加速流動和我國經濟地位上升的歷史機遇,支援國際組織、國際知名高校、科研機構、跨國公司來華開展科研合作,組建科研項目辦公室,成立研發中心,實現引資、引才、引技相結合。”張建國説。

  打破“六難”吸引更多人才

  上海親合力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劉辰告訴記者,在上海以外很多地方,只有符合入選國家頂級引才項目“千人計劃”等條件才能直接申請《外國人永久居留證》,大多數的外國專家只能辦理普通的工作類居留許可證,不少人由此面臨著反覆簽注的麻煩。

  張建國坦言,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相比、與發達國家的做法相比,我國引進外國人才方式有待進一步創新。

  在近日召開的2017年留學人員回國服務工作部際聯席會議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湯濤明確指出,2017年留學人員回國服務工作以破解“六難”問題為重點,為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人才支撐。

  所謂“六難”,是指留學回國人員創業創新中遇到的優惠政策享受難、落戶就學辦理難、開戶融資難、智慧財産權應用難、政策限制放開難、文化理念融合難等。

  為此,我國已經有所行動。例如,從4月1日起,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在全國范圍內啟動實施:“外國專家來華工作許可”和“外國人入境就業許可”整合為“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外國人來華工作由原申辦外國專家證、外國人就業證改為統一申辦外國人工作許可證。

  外國人線上獲得《外國人工作許可通知》後持有效護照或證件即可至我駐外使、領館辦理簽證,取消了邀請函或邀請確認函申辦環節。此外,已入境的外國高端人才可境內申請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

  彌補短板放眼“高精尖缺”

  “當前,引才工程‘遍地開花’。一方面我們要對現有工程進行認真梳理和總結,另一方面我們要針對外國人才特點實施契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需求的引才工程,避免高成本、低品質的重復引進和‘人才浪費’,真正讓人才工程發揮實效。”張建國説。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指出,目前頂尖的留學人才回國的依然不多,應完善相關激勵政策並進一步改善就業環境,吸引這部分精英群體回國發展。國家外專局相關負責人也指出,去年拿到中國“綠卡”的海外人才只有1000多人,而有的西方國家則達到上百萬人。

  北京海外學人中心主任袁方説,各個省份都有不同吸引人才政策,以北京為例,從上世紀90年代初到現在,共出臺了100多個政策,相對零碎,如何實現整合,改變之前不適合當前發展的政策,是未來對海外人才服務的一項重要任務。

  同時,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加強調研評估,結合本地區特點,形成獨具特色的能夠緊緊圍繞國際産業發展趨勢和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目標,做大做強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形成佔據産業鏈前端的優勢産業集群,以産業發展引才聚才,形成人才集聚效應。

  深圳市睿海智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尹武説,各個城市應充分發揮海外人才的自身優勢,讓他們動員和推薦更多的國際一流人才來中國發展,積極培養有潛力的年輕後備人才。

+1
【糾錯】 責任編輯: 李志強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通訊:從古船揚帆到巨輪遠洋——中歐遠洋貨輪續寫“海絲”時代傳奇
    通訊:從古船揚帆到巨輪遠洋——中歐遠洋貨輪續寫“海絲”時代傳奇
    夜上海
    夜上海
    十年築“一夢”——中國“天眼”移民“回家記”
    十年築“一夢”——中國“天眼”移民“回家記”
    重慶武隆:奇山秀水闖天下
    重慶武隆:奇山秀水闖天下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6191120819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