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産教融合”要讓企業挑大梁
2017-12-21 08:48:40 來源: 廣州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産教融合的若幹意見》,提出鼓勵企業依法參與舉辦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堅持準入條件透明化、審批范圍最小化。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援引導企業深度參與職業學校、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以企業為主體推進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加快基礎研究成果向産業技術轉化。

  放眼全球,産教融合發展方興未艾。新一輪工業革命正在全球孕育興起,各國在制定“再工業化”戰略時,都把發展高品質、終身化、創新性的職業教育,建立一流的技能體係,作為最重要的策略。如德國發布《職業教育與培訓現代化和結構完善指南》,提出促使職業教育進一步完善,以有效應對新的人口、經濟、科技及國際發展挑戰。

  “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寫入《中國制造2025》這句話,表明中國邁向制造強國的決心。人才是第一生産力,制造業之爭很大程度上是人才之爭。隨著産業升級,未來簡單重復性勞動的崗位將大幅減少,而生産服務業、電子資訊産業將容納大量的就業人員。這些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從何而來?最快捷、最有效的辦法莫過于從實踐中來,從産教融合發展中來。在這方面,我國也相當重視,早在2007年就成立了中國産學研促進會。實踐中也涌現出不少像中關村這種以創新企業為主體、産教融合發展的成功典范。

  總體而言,我國産教融合發展還存在諸多不足。宏觀層面,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結構性矛盾仍比較突出,錯位現象較為嚴重。主要表現在,教育資源規劃布局、人才培養層次、類型與産業布局和發展需求不相適應,技能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長期短缺。“博士碩士滿街跑,高級技工難尋找”“高級技工缺口近1000萬人”等不斷刺痛我們。微觀層面,産教融合發展多半處于“學校熱、企業冷”的狀態,企業參與辦學的積極性不高,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産過程相對脫節,“重理論、輕實踐”問題普遍存在,校企協同的人才培養局面尚未根本形成。

  站在企業角度,辦職業教育需要成本,培養出來的人才也未必能夠直接變現,投入産出比不確定,因此心存疑慮。如果企業家缺乏心懷天下的大局觀和著眼未來的戰略眼光,想讓他們積極參與産教融合發展並不容易。因此,深化産教融合發展,亟須一套激勵機制,以減輕企業負擔、提高企業收益,從而提升企業參與意願。譬如,在辦學資格、辦學用地、建設規劃、投資融資等方面出臺“政策包”,降低企業舉辦職業院校門檻;政府通過委託培養或購買服務等方式,為舉辦職業院校的企業予以財政扶持;利用稅收工具,對參與産教融合發展的企業實行稅收減免;鼓勵産教融合發展走市場化之路,讓企業舉辦職業院校變得有利可圖……

  做好産教融合發展這道大題,大企業要有大作為,尤其是一些大型互聯網企業、大型國有企業。舉辦職業院校,大型企業通過為國家培養專業人才的方式回饋社會、回報國家,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境界。(練洪洋)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馬若虎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廈門港集裝箱年吞吐量突破一千萬標箱
廈門港集裝箱年吞吐量突破一千萬標箱
澳門特區政府舉行酒會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十八周年
澳門特區政府舉行酒會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十八周年
乘坐有軌電車 遊覽廣州地鐵博物館
乘坐有軌電車 遊覽廣州地鐵博物館
大熊貓盡享冬日暖陽
大熊貓盡享冬日暖陽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214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