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不必為大學生跳槽過度擔心
2017-12-21 08:48:40 來源: 北京青年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2017年的795萬名應屆大學畢業生中,520萬人投了10份以上的簡歷才找到工作。其中80萬人的簡歷,出現在50多家公司的郵箱。和父輩不同,越來越多年輕人不再將畢業後的工作視作穩定的開始,唯一的歸宿。求職更像是“嘗試”。調查顯示,62%的2017級應屆畢業生認定自己需要“先就業,再擇業”。六成以上90後大學生的第一份工作做不滿1年。其中,38%的人不到半年就會另謀高就。(12月20日《中國青年報》)

  我們的傳統文化其實是相對求穩的,受著文化影響,再加上工作流動也缺少條件,因此過去人傾向于穩定,跳槽的現象相對較少。對于現在年輕人的跳槽,一般過來人也有些看不慣的樣子,出于對年輕人的擔心,經常發出一些“友情提醒”。

  頻繁跳槽確實需要引起重視。今年初,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僅從月收入方面來看,畢業生的職業忠誠度與其月收入大致成正比,大學畢業生跳槽越多收入越低。這容易理解,從事一個行業與投資差不多,有時需要“捂”,如果有著走馬觀花的心態,屁股還沒有坐熱就又想著下一家,“螞蚱心態”並不利于職業發展。網上流傳那些與馬雲一起創業的人,最終以其長線思維獲得了長線回報,並非沒有道理。

  但要看到,時代發展到今天,要求年輕人像過去人一樣一個職業幹終身,甚至一個單位呆終身,已經有些不合時宜了。老人們往往喜歡拿出“麥田摘麥穗”的故事,來勸慰年輕人不要跳槽。確實,“這山望著那山高”,最終摘的麥穗可能還沒有開始的大。但是,如果只是滿足于手上的,止步于得到的,對未來沒有想法,那麼永遠不可能摘到更大的。流水不腐,川流不息,保持一顆進取的心,不是一件壞事。

  很多年輕人的跳槽,其實也是迫不得已的結果。不排除有些年輕人有著“螞蚱心態”,始終“在路上”,但這畢竟只是個例。大多數人,“其實我想走,其實我想留”。跳槽的原因不外乎兩點,一是圍城內的風景確實不怎麼樣。有些單位不僅沒有什麼“前景”“錢景”,而且單位文化存在重大問題,留下來簡直度日如年。二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有著更美的風景,跳槽也是為了得到更好的發展。

  有人可能會説,為什麼老人們能夠“耐得寂寞”,甚至“耐得折磨”?真要做一個調查,那些很少跳槽,甚至在一個單位幹一輩子的人,未必沒有産生過離開的想法,甚至他們還曾經為自己沒有勇氣離開而懊悔。大多數人的跳槽,都是深思熟慮的結果,都存在一個左右博弈的問題。如果留的得分更高,自然會留;如果跳的吸引力更大,可能去跳。這種博弈,受時代的影響,也受心態的影響。相對于過去,現在很多公務員選擇辭職,也從一個側面進行了説明。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特點,每代人也都有每代人的理念和心態。時代發展到今天,要求年輕人再像過去一樣固守一個職業、一個單位,已然不符合形勢了,而且也沒有必要。職業忠誠度需要提倡,但不能把跳槽理解為沒有職業忠誠度。大學生頻繁跳槽也需要社會反思。對于用人單位來説,也應該考慮到時代特點,考慮到年輕人的理念和心態,在提升單位黏性上做更多文章,而不是把跳槽的責任完全推給年輕人。

  友情提醒頻繁跳槽的年輕人,這是社會的責任,但不必為年輕人跳槽過度擔心。年輕人有選擇的權利,不必用過來人的思維去束縛他們,不必好為人師地老想去干涉他們。好比現在流行的“佛性青年”,身上何嘗沒有進取的一面?不要輕易給年輕人貼標簽,對年輕人多一些信心,與其擔憂大學生頻繁跳槽,不妨給大學生創造更多不必跳槽的理由,這才是應有的態度。(喬杉)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馬若虎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廈門港集裝箱年吞吐量突破一千萬標箱
廈門港集裝箱年吞吐量突破一千萬標箱
澳門特區政府舉行酒會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十八周年
澳門特區政府舉行酒會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十八周年
乘坐有軌電車 遊覽廣州地鐵博物館
乘坐有軌電車 遊覽廣州地鐵博物館
大熊貓盡享冬日暖陽
大熊貓盡享冬日暖陽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214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