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項中國董事長:“供給側改革”是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重大創新舉措
資料圖:浦項(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韓成熙
新華網北京3月14日(田明 徐偉 李梅) 在一年一度的“兩會”上,隨着政府工作報告對“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持續增長動力”做出明確部署,圍繞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等,一系列相關政策措施和行動將會陸續&&,重塑中國經濟發展引擎。種種跡象表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成為外界理解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一把鑰匙。兩會期間,我網專訪了浦項(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韓成熙,請他從外企高管的角度出發,展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的外企在華發展前景。
記者:請問您對兩會上的哪些議題比較感興趣,該議題跟您或貴公司有何關聯?
韓成熙:據我所知,“兩會”是中國最重大的政治活動,通過“兩會”,中國政府的大政方針將得到確立,無論是在政治方面,還是在經濟、社會等方面,“兩會”的巨大影響力使得世界各國均對“兩會”十分關注。作為一家韓企的對華業務總負責人,我也在密切關注着兩會的動向,而最關注的則是會上與經濟相關的議題。
對於中國政府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認為這是中國為適應經濟“新常態”而做出的重大創新舉措。據了解,改革將在鋼鐵和煤炭等行業重點展開。
今年1月份,為使鋼鐵産業的結構調整取得實質性成果,中國政府開始徵收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並且公布,到2020年為止,完成鋼鐵行業去産能1億-1.5億噸的計劃。如果中國政府在本次“兩會”前後公布有關去産能的詳細計劃,將會為中國下階段的結構調整提供明確的目標與領域。
韓國浦項憑藉先進的生産及環保技術,以及科學的管理體系,在全球鋼鐵企業當中,競爭力連續6年被評為世界第一。但儘管如此,我們同樣因世界範圍內的鋼鐵産能過剩等問題,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我們對中國“兩會”有關“供給側改革”的話題格外關注。
浦項(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韓成熙(左)接受新華網專訪。
記者:中國政府將綠色發展作為未來一個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理念。您認為貴公司在中國這種發展方式轉型過程中面臨着怎樣的機遇與挑戰?貴公司將如何應對?
韓成熙:我認為,伴隨着鋼鐵、煤炭、化學等傳統能源消耗型産業逐漸轉變為環保型産業,中國國內針對産能過剩行業及污染企業的結構調整將逐漸加速。浦項在中國經營的主要領域是鋼鐵生産與加工,上述轉變不僅僅對於我們浦項,對於中國國內的所有鋼鐵企業來説都是一個機會與挑戰並存的課題。
作為一家全球知名鋼鐵企業,浦項制鐵擁有FINEX和CEM等核心生産技術,在全球鋼鐵行業當中的技術競爭力一直處於領先地位。通過先進節能技術的應用,浦項實現了生産過程中最少量的污染排放,同時節約了能源,生産原料的局限性也得到了很大的緩解。在可預見的未來,高純度煤炭及鐵礦石資源將慢慢枯竭,針對企業生産的環保要求也將日趨嚴格,在未來惡劣的經營環境當中,這種提高生産效率的創新將為公司提高競爭力提供保障。
面對環境污染問題及市場環境的變化,浦項中國正在通過高附加值産品的銷售以及環境技術的出口等方式,力求實現節能環保,使公司的在華發展能為兩國産業帶來雙贏。
記者:您是如何理解“中國夢”的?另外,作為一位和中國深刻相關的人士,您的“中國夢”是什麼?
韓成熙:我覺得“中國夢”與中國國家的未來願景緊密相連。2013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理念出現。隨着中國政府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等國家戰略,以及一系列為實現“小康社會”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的具體目標,我從中感到了中國政府強大的決心。
我的“中國夢”則是浦項中國通過構建創新與融合的新的商業模式,實現我們在華可持續發展的願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