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型戰鬥機項目不斷改口 爭議致青瓦&參謀辭職

資料圖片:已投入使用的韓國自主研發戰鬥機KF-16。
據韓媒報道,韓國型戰鬥機(KF-X)項目相關機構的相繼改口,最終導致青瓦&外交安保首席秘書官朱鐵基引咎辭職。
據報道,由於韓國防部和防衛事業廳等機構對“KF-X”項目所需的核心技術轉移事項的不成熟應對,最終連累了負有監督責任的青瓦&。尤其是由於防衛事業廳頻繁改口,招致國民對其不信任,而韓國國防部則一直反復提出美國無法接受的要求,最終導致外交失敗。
“KF-X”項目是為自行開發替換韓空軍老舊戰鬥機的中級(F-16級)戰鬥機的項目。是投入大約18.4萬億韓元的大規模國策事業。目標是在2025年之前完成開發,在2032年進行實戰部署。為此從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購入F-35A作為新一代戰鬥機,並推進核心技術轉移。但與防衛事業廳的計劃不同,為開發“KF-X”必需的AESA雷達統合技術等四項核心技術的轉移事項告吹。“KF-X”開發項目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報道稱,韓國防衛事業廳去年9月決定通過政府間合約——對外軍事銷售(FMS)的方式從美國購入40架新一代戰鬥機“F-35A”。而且決定將“KF-X”項目所需的25項技術中21項接受技術轉移。並且對於剩下的四項核心技術轉移也表現出信心。當時防衛事業廳&&,“如果不進行技術轉移,將會根據協議備忘錄沒收違約押金”。
但在一年後的今年9月,在國會國防委員會國政監查中,這種信心最終露陷。對於四項核心技術,美方今年4月最終拒絕了出口許可(EL)一事得到確認。
韓國防衛事業廳廳長張明鎮9月21日在國政監查中&&:“對於四項技術,美國政府拒絕出口許可,我們正在尋找其他方案”。而第二天卻出現更加荒唐的證詞。10月22日,韓空軍參謀總長鄭景鬥在國政監查中&&“從簽約當時開始就已看出很難實現四項技術轉移。對於四項技術轉移部分,當時也覺得很難,即使如此還是簽訂了合約”。
不僅如此,今年4月從美國接到最終通報後,直到今年9月在國政監查中爆出問題之前,韓政府並未表明立場。不僅是韓軍當局,今年6月從防衛事業廳接到報告的青瓦&也一樣。
在一片輿論批判之後,10月5日,韓國防衛事業廳對四項技術&&,“現在正以國內技術力量為基礎推進開發方案。特別是關於AESA雷達,我們已研究多種爭取技術轉移的方案”,&&正在推進從歐洲引進技術的方案。
但在韓國總統樸槿惠總統訪美(10月13日至16日)之前,國防部部長韓民求突然&&,“我會向美國重新要求轉移四項技術”,並跟隨前往美國,結果失敗了。當地時間10月15日,美國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在韓美國防部長會談中再次表達了很難轉移核心技術的立場。
報道指出,專家們早從幾年前開始就對這種情況&&擔憂。連國策研究機構—韓國國防研究院(KIDA)也在2012年可行性報告中&&,在“KF-X”項目參與企業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技術轉移領域最不足。三年前,當時報告書指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只有進行技術諮詢程度的合作意向,以未經美國政府確認為理由,將核心技術從轉移對象中排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