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日本阻撓‘慰安婦’資料申遺將適得其反”——訪印尼“慰安婦”團結網絡負責人
新華社雅加達7月9日電 專訪:“日本阻撓‘慰安婦’資料申遺將適得其反”——訪印尼“慰安婦”團結網絡負責人
新華社記者周檬
“我們申報的資料是關於日軍直接參與強徵‘慰安婦’的可靠史實,日本政府任何阻撓申報的做法都將適得其反,”印度尼西亞“慰安婦”團結網絡(以下簡稱印團網)負責人艾卡·辛德拉提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
今年5月,來自中國、韓國、印尼等8個國家和地區的民間組織共同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將日軍二戰期間強徵“慰安婦”的歷史事實列入世界記憶名錄。此舉遭到了日本政府和民間右翼團體的無理阻撓。
艾卡對日本政府的做法並不驚訝。去年年底國際社會就見證了日本政府通過拙劣的政治手段同韓國就“慰安婦”問題達成協定,此舉進一步惡化了日本在國際社會中的聲譽。
“我和同事分析認為,我們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的資料內容有效性較高,申報必將取得成功。但如果日本政府對這一進程實施政治干預,不排除申報會陷入停滯,”艾卡説。
二戰期間,日軍佔領印尼,也將臭名昭著的軍事性奴隸制度帶進了印尼。作為一名獨立研究員,艾卡從事印尼“慰安婦”問題研究已有17年。1999年,仍是一名廣播記者的艾卡對印尼日惹一名叫瑪爾迪耶姆的日軍“慰安婦”受害者進行了特別報道。此後,艾卡辭去了記者的工作,專心從事慰安婦研究。
為了調查印尼“慰安婦”歷史,艾卡遍訪印尼各地開展獨立研究,與包括攝影師、藝術家、電影製作人、活動人士、學者和機構在內的社會各界開展合作。2007年,基於瑪爾迪耶姆的第一手證詞,艾卡與日本人權活動人士木村幸一教授共同發表了印尼至今唯一一本反應日軍在印尼強徵“慰安婦”歷史的傳記文學——《他們叫我百惠》。這本書不僅成為印尼“慰安婦”歷史研究人士的主要參考文獻,還被美國國會圖書館、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耶魯大學、康奈爾大學和數個亞太國家“慰安婦”博物館收錄。
艾卡介紹説,目前印尼“慰安婦”的人數有多種版本,從1000多人到近兩萬人不等,“印尼‘慰安婦’已年近耄耋,身體狀況日趨惡化,卻未能獲得政府和公眾特別關注”。
2008年,艾卡聯合木村等人共同發起了印團網。此次,印團網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民間組織一道,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定的國際標準,對“慰安婦”歷史事實開展嚴格篩選程序。“選擇聯合申報世界記憶名錄是我們共同確定的方式,其目的就是施壓日本政府直面懸而未決的慰安婦問題。”
艾卡説,由於日本政府在國內掩蓋歷史的做法,日本年輕一代尚未徹底了解二戰真實悲慘的歷史,“日本的戰爭罪行將成為該國年輕人的政治和歷史包袱”。
在艾卡看來,不論日本政府採取何種措施阻礙“慰安婦”資料申遺進程,都將進一步暴露日本在面對戰爭罪行時的愚蠢和懦弱。“只要這一71年懸而未決的問題得不到日本政府的解決,日本就將面臨政治困境,難以同其他亞太國家實現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