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首頁 時政 國際 財經 高層 理論 論壇 思客 信息化 炫空間 軍事 港澳 台灣 圖片 視頻 娛樂 時尚 體育 汽車 科技 食品
韓國頻道
首 頁 內政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社會科技評論娛樂旅游時尚留學圖片TV商務

史海鉤沉|不應被遺忘的《馬關條約》

2015年04月18日 10:18:50 | 來源:新華網

   李鴻章小道 冮冶攝

   順着老婦的指點,出了引接寺左拐進入了一條五六米寬的小馬路。我想這大概就是記載中的“李鴻章道”了吧,可是這條僅有幾百餘米長的小馬路的另一端出口確是一條有着對向四車道的大馬路,怎麼看也與記載中的“李鴻章道”對接不上。

   據記載,1895年3月24日,在第三次議和會議結束時,李鴻章從舉行議和會議的春帆樓返回行宮“引接寺”途中,遭到日本暴徒小山豐太郎的襲擊而受傷,議和會議被迫暫時休會,待李鴻章傷癒後的4月10日才復會。那以後,李鴻章避開大路改走山間小路,久而久之,這條山間小路逐被稱為“李鴻章道”。

   眼前這條大馬路不可能是“李鴻章道”。我順着來路往回返,驀然抬頭,高坡處一塊寫着“李鴻章道”的黑字白地牌子進入眼簾。石階而上,站到了百餘年前,李鴻章等人曾走過的這條林間小路上。這是一條讓中國人內心感到很不舒服的小路。在日本用人名指稱道路的情況並不多,“李鴻章道”得以百餘年流傳下來,顯然與那段值得日本炫耀的歷史有關。

   “李鴻章道”確切地稱應叫李鴻章小路,狹窄的小路寬處也就兩米多,窄處恐怕不足一米,兩旁散落着一些閉門的民居。看得出,這條小路平日幾乎無人行走,有些地方還結織起蜘蛛網來。一百多年以前,這裡大概更是人跡稀少。

   俗話説“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清政府雖説在甲午戰爭中失敗了,但畢竟還是一個泱泱大國,往日前呼後擁的大清國高官如今被迫走在這樣一條林間小路上恐怕當年也成為廣為巷議的話題。

   “李鴻章道”,這條很不起眼兒的小路,記載着一段鮮為人知的經過,如同一道傷痕,刻印在歷史的記憶中。春帆樓與日清媾和紀念館

【糾錯】 [責任編輯: 畢秋蘭]
010020071370000000000000011106011345601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