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者在關門海峽。
登上返往東京的新幹線,思緒仍在繼續,下關之行讓我重溫了一段歷史,想起了此前由網上下載的一段文字:
1916年,南開中學校長張伯苓到奉天青年會講演,題目是《中國之希望》。張伯苓講演開篇就説:“中國是不會亡的!中國何以不會亡呢?”張學良和台下的青年翹首企盼後面的答案,沒想到張伯苓的答案只有三個字:“有我在”!正當張學良為講演人的大話驚訝之際,張伯苓卻講出了道理:國家危難之際,四萬萬民眾都能想到有我在,中國何愁不強大呢?
今天的中國仍需要“有我在”的精神,十三億中國人如果都能想到有我在,國家又何愁不富強。我們不再面臨民族存亡之危機,不必擔心有誰再來瓜分國土,但我們今天仍面臨諸如能源、環境、交通、貧富差距等諸多難題。有了“有我在”之精神,並將其融入到各行各業中,融入到每個人的言行中,難題又何愁解決不了。
下關之行,讓我更深刻地感受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之分量。(作者於2004年2月至2009年10月任新華社東京分社社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