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巨輪通過關門海峽。冮冶攝
我的想法得到了新任社長的大力支持。由於時間很緊,我不得不當日往返於東京與下關的千余公里之間。
10月10日清晨6時,我登上了開往下關的新幹線列車。下關地處本州島的最西端,隔着關門海峽與九州島的門司相望。關門海峽是連接日本海與瀨戶內海的要塞。
1895年3月,清政府派直隸總督李鴻章為特命全權大臣前往下關,與日本全權代表、總理大臣伊藤博文和外務大臣陸奧宗光議和。按今天的眼光來看,這實際上是在甲午戰爭中戰敗的清政府派要人來求和。當時日方提出的議和條款十分苛刻,儘管李鴻章等人一再要求降低條件,但終究無濟於事,最後在日本威逼下無奈接受。4月17日,李鴻章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給我們留下刻骨銘心記憶的,就是割地賠款。台灣及澎湖列島等就是在這一條約下被割讓與日本,一去就是50年。而清政府支付的戰爭賠款及遼東半島贖金和日軍威海衛駐守費高達兩億三千一百五十萬兩白銀(一兩約37.3克,合計約850多萬公斤),相當於當時日本國家預算的4倍多。清政府當時年財政收入也不足九千萬兩白銀。
無疑,《馬關條約》的簽訂,加劇了中國的貧困與沉淪,使中國面臨亡國之危險。而日本利用賠款加快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步入列強的行列,並首次嘗到了侵略戰爭的甜頭。
去下關走走看看並非我一時萌發的念頭,在日做記者多年,一切與中國有關的人和事都是我興致之所至。引接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