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不僅區位優勢明顯,文化旅游、農業資源富集,而且具備科技和人才優勢,更是擁有哈爾濱新區、自貿試驗區等7個國家級開發區和14個省級開發區,為招商引資項目承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談及哈爾濱市的招商優勢,哈爾濱市政府副市長譚樂偉&&。
位於東北亞中心區域,是20個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之一;京哈走廊位列國家交通主骨架規劃的7條走廊之首,綏滿通道位列規劃的8條通道首位;俄、日、韓等國都處在哈爾濱“2小時航空交通圈”內;哈爾濱至安克雷奇飛行時間僅需6.5小時,是中國與美洲空中航線最近的城市,哈爾濱的這些區位優勢可謂得天獨厚。
哈爾濱也是人才集聚之城,擁有以哈工大為代表的高校48所,科研機構537家,兩院院士37名,科研人員4.5萬名和在校大學生近80萬人。這些人才曾為神舟探月、嫦娥飛天、蛟龍入海、天宮一號等國家重大工程作出過重要貢獻。
哈爾濱3000萬畝耕地中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就有1043萬畝,糧食産能更是達到了300億斤以上,是全國産糧第一大市。富集的農業資源是哈爾濱最鮮明的綠色發展優勢,廣袤縣域是最具潛力的發展空間,為打造現代農業之都提供保障。
哈爾濱生態和人文環境優美,發展文旅産業條件優越。擁有以太陽島為代表的125家A級旅游景區和12個國家級、6個省級森林公園,城市森林覆蓋率達46%,林中平均每立方厘米可釋放負氧離子2.7萬個,松花江穿城而過帶來了12.5萬公頃城中濕地,成功入選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連續三次蟬聯全國文明城市。
開發區是招商引資、項目落地的主戰場。哈爾濱眾多開發區承載功能齊備。城區以哈爾濱新區江北一體發展區、哈爾濱新區平房經濟技術片區、綜保區、臨空經濟區為支撐,打造“北科創、南智造、東物流、西臨空、中服務”的産業發展新格局。縣域以國家級開發區、省級開發區為&&,突出“工業強縣”戰略,打造特色産業基地。
除了天然和人文的優勢,哈爾濱還通過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深化為企服務意識。不僅有97.9%的政務事項辦理時限、要件和方式達到全國最優水平,還制定了諸多惠企政策:各類人才落戶哈爾濱,安家費最高100萬元。對城區內企業新引進並落戶的博士畢業生、碩士畢業生、本科畢業生、大、中專、全日制技工院校畢業生,每人每月發放生活補貼3000元、2000元、1500元、700元,並給予一次性購房補貼。市政府出資設立戰興、創投等多支産業發展基金;帶土移植深圳新型産業用地(M0)政策;&&支持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冰雪經濟、創意設計、總部經濟等若干産業政策,在享受國家和省政策的基礎上,再給予相應支持。譚樂偉&&,“哈爾濱還可以根據企業發展所需,‘一事一議、一企一策’,為企業量身定制相關政策。”這體現了哈爾濱滿滿的誠意。
當前,哈爾濱全市上下正圍繞省黨代會提出的質量龍江、創新龍江、開放龍江、綠色龍江、幸福龍江、勤廉龍江“六個龍江”建設和市黨代會確定的打造創新引領之都、先進製造之都、現代農業之都、向北開放之都、創意設計之都、冰雪文化之都、宜居幸福之都“七大都市”奮鬥目標,深入實施晉位趕超戰略,着力建設世界一流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堅定踐行“向外來戰略投資者要發展”實現路徑,致力加快發展、趕超發展、高質量發展,開創哈爾濱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