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從“一輛車”看“電動福建”加速度-新華網
"與金龍同向而行的,是福建對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的高度重視。"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語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體 新華網,讓新聞離你更近!
推薦:泉州線上福建省衛健委福建省人防辦
新華社新華網新華網客戶端公司官網 證券代碼: 603888 新聞熱線: 0591-87381859
原創報道融視頻互動式報道新華訪談新華雲直播“飛閱”新福建海峽兩岸鄉村振興法治福建熱點專區推廣資訊

從“一輛車”看“電動福建”加速度

2024-04-22 11:45:23 來源: 福建日報
字體:

  金龍汽車繁忙的生産線(受訪者供圖)

  純電動公交批量交付馬爾他,百臺卡車交付鄂爾多斯、百余臺公路車交付廣東……這段時間,廈門金龍聯合汽車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龍”)掀起交車熱潮,最多時一天三場交車儀式。

  “金龍堅定圍繞新質生産力發展方向,增強爭優、爭先、爭效意識,推進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開門紅’説明我們調整産品布局、加快轉型升級的成效正不斷顯現。”金龍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志軍如是説。

  綠色引擎,動能煥新

  200輛金龍18米BRT,如今正行駛在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幹街頭,貢獻了去年金龍海外整車出口一部分。

  即便是這個油氣儲量豐富的國家,近年來公交綠色低碳發展的訴求也日趨強烈。而新能源汽車,正是中國制造業的一張新名片,被視為培育新質生産力的重要引擎。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産銷量全球佔比超過60%。

  金龍在這段“彎道超車”的歷史起點,便留下了自己的印記。從1997年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發我國最早的混合動力客車開始,首批中國自主品牌出口新能源客車,首批參與“十城千輛”工程……金龍對綠色、環保的追求,從未停止。

  與金龍同向而行的,是福建對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的高度重視。

  早在2017年,福建就在全國率先啟動“電動福建”建設,先後印發實施《關于加快全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促進産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以及推動“電動福建”建設的兩次三年行動計劃,取得良好成效。

  目前,福建不僅基本建立新能源汽車全産業鏈體係,而且動力電池産業規模、技術處于全球領先地位,新能源客車、動力電池等關鍵産品技術居全國前列。福建還列入全國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先行先試地區。

  金龍長期深耕的客車行業,經過多年發展,國內市場已高度內卷,並進入下行通道,加上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退場,讓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緊迫性。如何在開拓國際市場的同時,以産品的多元化,換取邊際成本最小化、市場空間最大化?

  “雙碳”戰略下,不少客車企業紛紛將目光轉向卡車行業。金龍也于2019年進入重卡賽道,並基于多年整車研發生産經驗,迅速推出多款新能源卡車産品,涵蓋純電、換電、氫燃料等技術路線,滿足不同客戶的多場景需求。

  “我們依然聚焦一個特定的細分市場,在技術創新、産品創新、生態創新方面發力。”劉志軍強調,這一特定的細分市場就是幹線物流新能源重卡賽道。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金龍的氫能重卡。

  隆冬時節的呼倫貝爾,銀裝素裹,潑水成冰。新年伊始,最低氣溫-39℃的極寒環境下,金龍研發團隊便在位于這裏的高寒試驗中心,順利完成純電和氫燃料等全係新能源重卡整車所有試驗項目,燃料電池重卡的安全性、動力性和經濟性在高寒環境下依舊表現優異。長期制約行業發展的共性難題,看到了破解的曙光。

  今年,氫能産業首次進入政府工作報告。“氫能源是真正清潔、綠色、零排放的能源,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標誌性方向,也是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廈門金龍聯合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副院長介紹,盡管目前依然成本高企,但金龍始終堅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氫能源。

  2010年起,金龍便對氫燃料電池客車進行追蹤研究,還與國內多家科研院所、企業共同制定了氫燃料電池客車的行業標準。公司參與的高性能氫燃料電池客車關鍵技術及産業化獲得2020年度福建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劉志軍透露,目前金龍卡車業務發展勢頭良好,正在成為公司業務新的增長點。

  智能網聯,競逐“下半場”

  “如果把新能源汽車比作上半場,智能網聯汽車比作下半場,中國汽車行業上半場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決定勝負還在下半場。”曾有專家作出這樣的判斷。

  理由很充分:當前汽車産業變革的主要方向是電動化、網聯化和智能化、共用化。電動化催生新型一體化的電子電氣架構,是智能網聯技術應用的最好載體;從另一方面看,智能網聯技術又會反向賦能電動化發展,二者融合共生、相互促進。

  這其中,自動駕駛是最熱門的應用之一,它也被視為全球汽車産業創新熱點與未來發展的制高點。

  沒有司機、沒有方向盤,也沒有剎車和油門踏板,自己走自己停,自動變道、轉彎,在集美新城軟件園三期,不時上下車的乘客,對圓頭圓腦的自動駕駛巴士“阿波龍Ⅱ”已經習以為常。

  然而,作為國內第一家做無人駕駛的客車企業,金龍從“0”到“1”的突破,卻是艱難的。

  “在金龍‘阿波龍’問世前,國內沒有L4級別的無人駕駛車輛,可以説,無原型車、無法規、無標準可以遵循借鑒。”金龍“阿波龍”負責人介紹,全新的形態,需要從外觀到性能重構産品。

  研發過程要克服許多難題,比如,線控制動、制動效率、響應時間必須要滿足自動駕駛車規級的可靠與精準,並且保證整體安全。

  在項目開發之初,制動的小開度精度較差,點剎問題較為明顯,導致自動駕駛時乘客的舒適性不佳。制動工程師經過多次數據分析以及反覆的臺架測試得到豐富的試驗數據,另辟蹊徑,從油壓和制動片的摩擦係數入手,最終破解難題。

  通過鐳射雷達、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以及錄影機等多路感測器協同工作,讓車輛獲得比駕駛員眼睛更豐富的路況資訊;再通過車載電腦融合運算,結合高清地圖和定位資訊,進行實時定位分析,從而像駕駛員大腦一樣,判斷車輛的行駛方向和速度;最後,通過車輛的線控底盤,代替駕駛員的手和腳,完成車輛控制油門、剎車及方向指令。

  作為國內最早布局自動駕駛的企業之一,金龍緊跟5G、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發展趨勢,不斷推進自動駕駛産品“1+N”係列的研發,以強大的科技創新實力領跑自動駕駛賽道,引領行業向前。

  金龍自動駕駛領域的技術實力獲得世界范圍內的認同,去年9月,在“2023迪拜自動駕駛運輸世界挑戰賽”中,金龍自主研發的L4級6601G自動駕駛微迴圈公交客車參賽拔得頭籌,為自動駕駛“走出去”商用落地樹立樣本和標桿,讓中國技術與民族工業在世界上綻放光芒。

  科技創新是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關鍵。汽車行業的創新,更需長周期、大投入的持續積累。

  “科技研發需要不斷試錯,才能攻克難關。”劉志軍表示,對于重大科技項目,金龍堅持集體決策,多聽意見,做好研判分析。具體研發過程中,鼓勵科研人員積極探索、勇于創新,走了彎路也沒有關係。

  構築生態,不止于造車

  寬鬆的創新環境,助力近年來金龍先後突破了多個關鍵核心技術難題:“三電”係統方面,近段時間,金龍承接的國家重點項目——高性能驅動角模組總成有了新突破,這個硬核技術將應用于商用卡車等新産品;燃料電池方面,金龍正在研發國內領先的200千瓦以上的大功率高環境適應性燃料電池係統;車路協同方面,金龍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的車載終端、路側終端、邊緣計算單元、AI語音交互、車輛編隊等技術;大數據應用方面,實現雲端大數據驅動的動力電池安全風險預警突破,接下來將加快産業化步伐。

  截至2024年4月初,金龍累計授權智慧財産權1232項,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引領汽車工業從“制造”向“智造”、從“速度”向“品質”轉變。

  催生新質生産力的,不僅有技術的革命性突破,也包括了生産要素的創新性配置和産業的深度轉型升級。

  長期以來,汽車制造被視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近來,小米汽車的“橫空出世”,收獲了“潑天的流量”。作為科技大廠的小米,在過去1000余天裏,發揮其對先進技術的領先認知、軟硬體融合和生態係統上的勢能,創新“生態造車”模式,強勢闖進了汽車工業的百年賽道。

  無疑,這是對傳統車輛制造企業的衝擊,但也帶來啟發。

  一輛汽車由1萬多個零部件組裝而成,它需要依靠社會化高度協同分工,講究效率,講究品質,不可能所有東西都自己幹。《全面推進“電動福建”建設的實施意見(2023—2025年)》明確提出,培育壯大新能源汽車産業鏈。除促進整車企業加快發展外,對三年內新引進的智能網聯汽車産業鏈配套企業,根據年配套規模,給予不同金額的獎勵。

  幾乎所有車企都在為技術的創新應用而打破傳統的生態圈格局。除了強化自身在動力電池、氫燃料電池、電機、電控、電驅橋、熱管理、補能等關鍵領域的自主研發能力外,各車企都在積極尋求生態圈聯合,“自主研發+跨界聯合打造核心技術能力”正在成為新的發展動能。

  3月底,旨在彌補傳統鋰電池重卡在成本、續航、補能方面的“力不從心”,福建首個批量新能源重卡場景化應用項目在南平成功落地。

  此次交付旨在全面推進“電動福建”建設,從關鍵技術研究、充電設施建設等方面,推動電動商用車全産業鏈發展。兩款車型均採用充換電一體模式,可自由選擇充電或換電補能,5分鐘即可快速換電;且維護保養周期間隔長、費用低,大大節省運營成本。

  這段時間,劉志軍接待的眾多客人裏,除了新老購車客戶,産業鏈上下遊的夥伴也佔了很大比例。“行業生態發生了很大變化,企業的心態要越來越開放,局面要打開。互換能量、融合共生才是發展之道。”他坦言,“未來我們還要聯合我們的夥伴,聯合産業鏈上下遊一起來構築生態,完成整個生態向新能源化和智能化轉型。”(記者 鄭璜 通訊員 張凱)

[責任編輯:蔣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