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部增長極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高質量發展邁上新&階
》》2024年GDP預計增長6%左右 總量超1100億元
2024年,南岸區GDP預計增長6%左右,總量超過1100億元。智能終端、軟體信息、大健康3個千億級産業和節能環保、汽車電子2個五百億級産業積厚成勢,新質生産力加快發展,重慶腦與智能科學中心承擔國家發展改革委首批腦機接口重大專項,成為全市首個科技類“兩重”項目。長嘉匯西部金融中心新高地提速建設,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餘額增長16%左右。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核心區加快打造,202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增長4%左右,“南濱C灣”、下浩裏老街、南坪商圈迭代煥新。
》》一批重大項目投運在即,高品質生活繪就新圖景
2024年,重慶東站建設進展順利,軌道交通6號線東延伸段加快調試,江南隧道、江南立交、茶惠大道等骨架道路成型,路網保暢、整體形象、基本功能加快完善,預計2025年6月正式通車。市區兩級民生實事圓滿完成,市五院新院區正式投入使用,成為重慶大學附屬仁濟醫院,公立醫院醫檢互認率58.9%、全市第3,成功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大南山北部片區農村飲水問題全面解決,農村黑臭水體在全市率先清零,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24年全市第1,連續9年獲評全國文明城區稱號。
》》數字重慶基本能力建設領跑全市,高效能治理實現新突破
2024年,南岸區數字重慶基本能力建設領跑全市,承接貫通市級應用100個、全市第1,納入“一本賬”應用7個、全市第2,“南山治堵”應用縮短擁堵時間40%。“三攻堅一盤活”任務全面完成,國企改革綜合評價全市第1,成功盤活陽光100項目近20年閒置地塊。“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執法事項綜合率74.9%,燃氣、供水、排水三類管線矢量化率綜合排名全市第3,連續18年獲得全市安全生産考核優秀,群眾安全感不斷提升。
搶抓機遇 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作出南岸貢獻
》》堅定不移發展先進製造業
積極融入全市“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錨定“再造一個南岸工業”目標,充分發揮重慶經開區主引擎作用,接續實施新一輪製造業躍升三年行動,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提升“四園一港”産業作戰單元實戰實效,推動傳統産業技改、數改、智改,提升“3+2”産業能級,做強維沃、美的等鏈主企業,不斷延鏈補鏈強鏈,加快建設汽車電子産業園、光電産業園、激光雷達産業園,培育壯大類腦智能、數字能源等未來産業,力爭工業投資增長30%以上、技改佔比40%以上,規上工業産值邁上千億台階。
》》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科創高地
圍繞“416”科技創新布局,強化“四鏈”融合“四側”協同,加快籌建廣陽灣實驗室。支持重慶腦與智能科學中心開展核心技術攻關,推動新型腦機接口技術研究和共性服務&&建設。深入實施“雙倍增”行動計劃,優化“産業研究院+産業基金+産業園區”科技成果轉化路徑,提質打造大學科技園,新增首次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0家、專精特新企業20家。
》》以超常規舉措擴投資促消費
發揮大區穩投資主力軍作用,搶抓“兩重”“兩新”政策機遇,確保重慶東站如期通車,強力推進重點領域投資放量,緊盯“中字頭”“國字號”“500強”企業,打好資本招商、場景招商“組合拳”,力爭新簽約項目650億元以上,到位資金220億元以上。建好用好京東電商産業基地,發揮全市首個“萬里匯”跨境結算基礎設施&&作用,發展跨境金融、跨境結算、跨境電商。放大央視蛇年春晚重慶分會場帶動效應,做靚重馬國際消費節名片,培育“南濱C灣”消費新場景,推動南坪商圈煥新升級,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核心區。
》》推動城市現代化治理走在全市前列
保持數字重慶基本能力建設領跑全市,提升“141”基層智治體系實戰實效,以涂山鎮為引領帶動15個鎮街進入全市前列。健全完善“大綜合一體化”城市綜合治理體制機制,加快建設重慶東站“站城融合”智治綜合場景數字化應用,“兩江四岸”地下管線數字孿生試點,後堡等現代社區示範樣板,打造“信用+執法”、民呼我為等場景應用。深化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落實鎮街履職“三張清單”,全面推廣“一表通”等典型應用。
》》鞏固拓展“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成果
啃下國資國企改革“硬骨頭”,持續深化瘦身健體、止損治虧,嚴格執行投資“負面清單”制度、嚴防投資衝動,打造一批主業清晰、服務中心、創新驅動、治理完備和市場競爭力強的一流企業。量身定制存量資産盤活措施,推動重慶灣、黃葛晚渡、重慶游樂園等“兩久”項目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加快公租房、停車位、充電站等盤活變現。紮實做好經開區改革,深化國資國企市場化改革。
》》用心用情解決企業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落實打造營商環境標杆城市12條措施,常態化做好“三服務”工作,精準解決企業融資、用工、用能等需求,努力實現“辦事不出園”。堅持民生為大、突出“民呼我為”,紮實辦好中小學空調設備全覆蓋、老舊小區電梯更新改造、斷頭路打通、排水排污管網改造等年度十大民生實事,聚焦“一老一小”等重點群體,以“小切口”“微改革”提質打造“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
三個方面發力 將重慶東站打造成具有辨識度的重慶城市門戶和新地標
重慶東站位於南岸區茶園片區,是全國在建最大的“四網”融合綜合交通樞紐。目前,重慶東站各項工程正搶抓工期加快推進,站房裝飾裝修完成95%,江南隧道、江南立交、茶惠大道等骨架道路完成92%,聚焦“路網保暢、整體形象、基本功能”等重點任務,確保今年6月如期通車,打造具有辨識度的重慶城市門戶和新地標。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發力:
》》高標準規劃建設,彰顯樞紐新城新氣象
突出“亦站亦城”“新質新態”“宜居宜業”,打造以交通樞紐功能為基礎,集國際交往、商務商貿、商業消費、産業創新、品質居住於一體的綜合性新城。規劃“一核六區”布局,建設站城一體化高鐵新城核心區,全國智慧治理典範區、“新星”産業更新集聚區、高品質産業社區、迎龍湖生態醫養示範區、城鄉融合示範區、高鐵山地公園區,以站前區3.47平方公里為核心,延伸建設約50平方公里的站城一體化高鐵新城。
》》高質量招商引資,匯聚樞紐新城新動力
充分利用高鐵帶來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搶抓央渝同行、中新互聯互通、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等機遇,加快推動鵬瑞利國際醫療綜合體、260米超高層建築等重大項目落地,先行導入高端酒店、商業中心、文化會展、風情街區等業態,聚焦綠色低碳、數字經濟、生産性服務業等領域繪製産業圖譜、深耕細分賽道,打造“對外交往高地、總部經濟聚集地、國際消費承載地、未來産業匯聚地”。
》》高水平數字賦能,實現樞紐新城新功能
全面落實數字重慶建設要求,以改革融合、高效集約和實戰實效構建“一中心六板塊N單元”智治框架,與三級治理中心貫通,建立重慶東站“站城融合”智治綜合場景數字化應用,推動治理方式由“自上而下”向“上下聯動”轉變、“單打獨鬥”向“協同共治”轉變、傳統治理向智能治理轉變,打造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標誌性成果。
做好“文旅”大文章 讓南岸文旅“出圈出彩”“爆紅長紅”
近年來,南岸因地制宜做好文旅“大文章”,把長嘉匯“城市會客廳”打造成為傳統與時尚共生、文化與經濟共榮、本土特色與國際風範並耀的城市文化旅游功能區。我們將努力做靚“春晚@南岸”IP,讓南岸文旅“出圈出彩”“爆紅長紅”。
》》堅持以文鑄魂,賡續城市文脈
將傳承發揚文化、留存歷史記憶與塑造城市品質有機結合,留住巴渝鄉愁,更好展示城市形象。去年,下浩裏榮獲《中國城市商業更新標杆》排行榜重慶唯一入選優秀項目、第七屆中國城市更新論壇“最佳城市表率案例”。接下來,我們將持續打造“三條老街”“五大名館”特色文化品牌,積極推動慈雲寺—米市街—龍門浩市級歷史文化街區和黃桷埡及涂山傳統風貌街區串珠成鏈。持續推進德國大使館舊址、永興洋行舊址、亞細亞公司舊址等文物活化利用,用好用活王樸烈士舊居等紅色資源,鞏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成果,推進更多優質文化資源和服務落地基層。
》》堅持以旅融城,提升産業能級
借勢央視春晚重慶分會場選址,在南濱路“C位”8公里沿線,串聯20余個商旅文體項目,集中打造獨具特色的“南濱C灣”國際消費帶。引入中旅集團深化央地合作,投資25億建設重慶游樂園城市更新項目,形成地標性文旅綜合體。全力推進龍門浩老街二期、國瑞·龍門裏、長嘉外灘等文旅商綜合體建設。用好春晚國際傳播重要窗口,結合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利好,開創特色過境旅游線路,提升長嘉匯大景區等核心景點入境便利化水平,打造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同時,提升南濱路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能級,聚焦“數字出版”和“網絡視聽”雙賽道,構建文化産業高質量發展格局。
》》堅持以賽為媒,釋放消費潛能
持續辦好具有“標誌性、辨識度、大場景、影響力”的商旅文體活動,整合體育賽事、文化演出活動等精品資源持續唱好“三台大戲”:以大眾參與的不夜南濱重慶生活節、重慶音樂啤酒節為代表的“精彩戲”,以青年喜歡的大學生籃球聯賽全明星賽、王者榮耀等電競比賽、全國青少年無人機大賽等為代表的“特色戲”,以全國關注的“雙金標”重慶國際馬拉松系列賽事為代表的“重頭戲”,持續推動南岸文旅人氣旺起來、市場熱起來、消費火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