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提升對外開放通道能級 實現全球互聯互通
2024年2月,一批老撾香蕉從蕉園採摘裝箱、完成裝車發出,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中老泰冷鏈班列運輸,在雲南磨憨口岸完成清關入境,再到小南埡鐵路物流中心,全程僅需4天時間。小南埡鐵路物流中心不僅可通過川黔鐵路、渝貴鐵路、樞紐東環鐵路與重慶樞紐快捷溝通,同時通過一條6公里的鐵路專用線與全市五大區域性重點港口之一的珞璜港實現水路和鐵路無縫銜接。隨着水公鐵多式聯運的發力,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通道輻射效應進一步增強,成為了江津區對外開放的“主動脈”。
為了進一步發揮西部陸海新通道重慶主樞紐作用,江津區借助區位、交通、産業等方面優勢,不斷提升樞紐服務能級、強化通道要素聚集效能、拓展國際聯運班列。比如,重慶首個原木期貨交割庫落地,建成投用小南埡海關監管作業場所、珞璜港海關監管作業場所、珞璜港進境糧食中轉碼頭、蘭家沱進境糧食(大豆)中轉碼頭,爭取重慶港水運口岸擴大開放珞璜港項目早日通過國家部委聯合驗收,口岸功能體系不斷完善。
目前,江津已開通中老班列、中老泰馬國際聯運班列等10余條串聯“一帶一路”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國際國內通道品牌,組織開行進口榴蓮、出口通機等“運貿一體化”特色班列,輻射範圍覆蓋全球126個國家和地區的548個港口。
全面加快産業融合發展 打造要素資源集散中心
2024年9月14日,珞璜港外貿功能正式開通,江津“水公鐵”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無縫銜接實現新突破。隨着通道建設走深走實,如何增強通道的牽引作用,打造江津産業“引進來、走出去”的重要渠道,成為了江津區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
作為重慶市重要的工業集聚地,江津區已形成裝備製造、汽摩及零部件、新型材料等五大百億級産業集群,産業集聚度超過90%,規模企業超400家。江津將持續放大“通道+經貿+産業”聯動效應,推動樞紐與高端製造、現代貿易、先進材料、數字物流等産業深度融合,支持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位於江津區東部的重慶樞紐港産業園是謀篇布局的關鍵,也是江津未來發展的最大增量、最大變量。重慶樞紐港産業園(江津片區)創新政企聯動新型招商模式,聚焦招大引強,緊盯龍頭企業、鏈主企業,不斷提高産業集聚度,營造投資興業“強磁場”。數據顯示,自去年4月18日集中簽約開工活動以來,重慶樞紐港産業園(江津片區)集中簽約開工68個項目,總投資438億元。
拓展貿易+物流等新業態 産業集群聚集效應逐漸顯現為進一步加快産業融合發展,江津區大力拓展“保稅+”“貿易+物流”等新業態,江津綜合保稅區2024年汽車平行進口數量全市第一,在“渝車出海”行動中發揮積極作用;引進荷蘭世天威、新加坡GKE全球大宗商品倉儲物流龍頭企業,全球跨境電商頭部企業天貓國際以及世界500強企業新加坡葉水福集團落戶江津綜保區;全年新簽約項目11個,簽約項目數居全市綜保區前列,並實現新簽約項目落地率100%。
江津産業集群聚集效應逐漸顯現。目前,江津區以金田銅業、哈韋斯特鋁業、海亮銅業、三峽電纜、道恩高分子材料等企業為代表,逐步形成以銅、鋁、不銹鋼、玄武岩、高分子等高端新材料産品為主的有色金屬材料特色産業集群。
全面推動跨區域經貿合作 不斷擴大“朋友圈”》》10余項海關監管創新試點舉措落地
為了進一步促進國際貿易便利,江津區持續推進通關便利化,與欽州、磨憨、瑞麗等邊境口岸建立起通關便利化合作機制,聚焦紙漿、塑料粒子、有色金屬等大宗生産資料物資進口和農機、通機、汽摩等工業成品出口,持續推動區域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
隨着10余項海關監管創新試點舉措落地,江津區有力提升了全區外貿便利度。2024年,江津進口分撥哈薩克斯坦銅、俄羅斯鋁貨值約5600萬美元,出口汽車(含KD件)超9000輛。
》》融入中老泰“三國三園”等國際産能合作創新
目前,江津區已參與策劃並推動中老泰“三國三園”國際産能合作項目,先後三次赴老撾、泰國深入調研,與泰國泰中羅勇工業園、老撾萬象物流園、老撾磨丁經濟特區等境外園區達成戰略合作關係。
江津將持續健全“大通道+大樞紐+大物流+大産業”融合發展機制,加快推動智慧物流綜合服務平台建設,大力培育國際貨運代理和供應鏈服務市場主體,積極融入中老泰“三國三園”等國際産能合作創新,加快自貿區聯動創新區建設,發展“保稅+”外貿新業態,探索陸海並進的制度型開放,創新吸引外資新途徑,着力引進落地一批標誌性外資、外貿項目,深化“百團千企”重點國別深耕行動,推動多類型無人機技術合作和東歐、東南亞國際市場定制,積極拓展東盟、“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等新興市場,深化“一帶一路”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