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力發展“5大優勢産業” 持續迭代産業體系》推動現代金融業創新提質
深化打造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載區,爭取AIC股權投資試點落地,依託數字金融“一站式”解紛平台,建設全國數字金融創新服務及産業集聚新高地,新增存貸款餘額1000億元,金融業增加值突破300億元。
》推動專業服務業示範提級
鞏固拓展國家會計服務示範基地、區域性高端專業服務中心建設,差異化打造西部金融中央法務區,做精做優工程諮詢、人力資源、會計評估、法律服務等細分行業,規上企業營業收入突破350億元。
》推動科創服務業聚勢提效
以創建中國軟體名園為引領,迭代實施“滿天星”行動計劃,聯動重慶醫科大學打造“半島實驗室”,聯合市公交集團加速布局低空經濟,依託西部算電創新協同中心深耕算力經濟賽道,辦好第五屆中國工業軟體大會等品牌産業活動,規上企業營業收入突破320億元。
》推動現代物流業擴容提能
加快菜園壩濱江新城建設,提前謀劃高鐵快遞物流等未來趨勢産業。深化現代物流總部+基地發展模式,支持民生輪船等重點企業開展進出口物流業務和海外倉體系建設,規上企業營業收入突破260億元。
》推動批發業轉型提檔
支持區內大型批發業企業與區外電商企業建立供應鏈網絡,助力火鍋要素交易平台、華鋁大宗貿易産業園打造百億級園區,規上企業營業收入突破1200億元。
深化打造“6大重點産業集群”,持續完善産業布局》做大做強優勢産業集群
高質量建成GDP、社零“雙千億”解放碑中央商務區,增強五一路重慶金融街、來福士國際金融集聚區、打銅街金融創新生態圈集聚效應,聚集區域總部金融機構110家。啟動戴家巷—國泰藝術中心連廊建設,升級解放碑高端商務IP。高水平建設重慶市數字經濟産業園,聚力發展人工智能+、信息安全、區塊鏈、算力等細分賽道,探索打造西部數據交易中心腫瘤數據專區,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15億元。高標準建設化龍橋國際商務區,新增專業服務等重點企業150家。
》做好做優傳統産業集群
引導朝天門市場專業化、品質化發展,以“設計+市場+産業”貫通創意鏈、市場鏈、産業鏈,接續舉辦中國“重慶造”服飾採購節、朝天門原創時裝周等節會活動,集聚産業電商、跨境電商、服務貿易等企業超300家,打造西南服飾商貿名城。
》做特做精新興産業集群
提速推進黃花園現代服務業産業園,打造國家工業設計示範城市和全球設計之都重要載體。特色打造重慶國際貨代集聚區核心區,鼓勵馬士基等龍頭企業加大通道運力投入,支持重慶公運集團等重點企業建立東南亞海外倉,引導重慶國展等外貿企業增加大宗消費品進口,全力引育一批全球貨代50強企業、全球物流100強企業。
迭代升級“7大專項行動”,持續優化産業生態》實施企業矩陣培育行動
迭代完善現代生産性服務業扶持政策體系,聚焦5大優勢産業、20條細分賽道,堅持培育一批、壯大一批、招引一批,新增現代生産性服務業重點企業50家。
》實施産業融合創新行動
支持區內重點企業為大型製造業企業提供研發設計、解決方案、維護管理、融資租賃等增值服務,賦能全市“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建設。
》實施特色樓宇打造行動
深化樓宇經濟“標杆引領”三年行動計劃,完善樓宇提質升級等扶持政策,優化樓宇黨建、樓宇警務等創新服務,新增稅收億元樓宇2棟、市級“星級”樓宇2棟。
》實施企業“抱團出海”行動
深入實施“百團千企”國際市場開拓、“渝車出海”等行動計劃,深化市場採購貿易試點,外貿進出口額實現75億元。
》實施人才體系培育行動
深化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優化“一站式”人才服務,精準鏈結“校、企、産、才”,分層次培育一批塔尖人才、技能工匠,新增中高端人才3000名。
》實施重大項目謀劃行動
建立謀劃、在談、落地招商引資“三張清單”,儲備綠色智能船舶示範應用、新能源汽車遠程自動化檢測等重大生産性服務業項目,蓄積充足發展後勁。
》實施平台橋梁搭建行動
提升信創交易、工業軟體等平台服務效能,迭代“産科金”、軟體測試、算力調度等平台內容,常態化開展“政會銀企”對接活動,定期發布投資清單和機會清單,政企攜手共推現代生産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