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石柱發展取得的“十大亮點”
2024年是石柱成立土家族自治縣40周年。一年來,我們激發奮勇爭先、開拓進取的澎湃鬥志,紮實開展“改革突破、提質增效”年行動,各項工作實現了新的突破,各領域各板塊可圈可點、亮點紛呈。
這裡,我簡要向大家分享一下去年發展取得的“十大亮點”:
一是GDP總量“三年三大步”,創歷史新高,預計全市排位提升3個位次,進入渝東南前列。
二是固定資産投資高歌猛進,增速達到20%,位居全市前列。
三是成功創建以黃連為主導産業的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攜手九州通醫藥、國藥太極等龍頭企業開闢産業融合發展新賽道。
四是以莼菜為代表的農特産品實現由原材料出口到加工産品出口、貼牌轉出口到自營出口的“雙突破”,與日本株式會社AS簽訂1億美元的産品出口訂單創歷史先河,攜手世界500強企業羅森集團共贏發展,石柱農特産品遠渡重洋走上了世界舞&。
五是工業集群發展成勢見效,清潔能源累計並網達到99.5萬千瓦,風電開發規模穩居全市第一,泵閥儀器儀表産業鏈産值突破15億元。
六是成功創建黃水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黃水成為全國85家、全市3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之一,躋身全國旅游度假區第一方陣。
七是“萬企興萬村”助力鄉村振興模式全國推廣,1183家民營企業實施興村産業項目1296個,陶然居瓦屋小鎮項目入選全國“萬企興萬村”行動第一批優秀案例。
八是“風情土家寨·精緻山水城”全新亮相,四環路骨架加快舒展,“兩河四岸”煥發新顏,商圈集市充滿煙火人氣,文化展演盡顯土家魅力,顏值、氣質雙提升得到市民一致好評。
九是體教融合發展再創佳績,三河小學女子足球隊成功衛冕“追風聯賽”全國總冠軍,榮獲全國“新時代好少年”。
十是基層治理創新探索成果豐碩,“貴和工作法”入選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優秀案例,基層安全“十戶互助”聯防聯控機制在全市推廣,橋頭鎮入選中央社會工作部、農業農村部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典型案例。
以莼菜為代表的農特産品實現出口“雙突破”
我們促成石柱水火土食品公司與日本株式會社AS簽訂1億美元的高附加值産品出口訂單,其中包含8000萬美元的莼菜即食産品—“莼小絲”出口訂單,同時我們也與全球第二大連鎖便利品牌、世界500強企業日本羅森集團達成合作意向,開啟了我縣莼菜産品出口的嶄新紀元。
總的來看,這些成果的取得來之不易,是近幾年我們堅定不移推動産業優化升級的結果。
首先,我們選準了産業發展方向。本屆縣委、縣政府對石柱生態條件和産業優勢進行充分研究後,決定發展以紅色辣椒為代表的調味品、以黃色黃連為代表的中藥材、以綠色莼菜為代表的生態果蔬“三色”産業,經過近幾年的努力,“三色”産業已經成為石柱最具辨識度的“土特産”。
其次,是大力推動産業延鏈提質。以前我們的莼菜都是原材料貼牌轉出口,産品附加值低,自有品牌缺乏,某種程度來講是在“為他人作嫁衣”。近幾年我們大力培引龍頭企業,形成集種、産、研、加、銷為一體的完備産業鏈條,比如前面提到的九州通醫藥、國藥太極,還有陶然居、小天鵝等等,通過他們來帶動産品開發、品牌打造、市場開拓,進而提高産品附加值、知名度,現在我們的“石柱紅”辣椒是全國十大名椒之一,莼菜也被納入全市具有“西部輻射力”的“土特産”品牌重點培育。
最後,也離不開我們搶抓機遇、乘勢而上。近幾年我們積極搶抓“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等戰略機遇,大力助推石柱企業走出去拓市場、搶機遇、找訂單。這次出訪日本,就是我們在了解到企業的出口需求後,在最短的時間內組建最小的團隊,迅速到日本考察對接洽談,助推企業敲定了合作訂單,同時也進一步宣傳推介了石柱的農特産品。我們回國一週後,就有日本企業慕名前來洽談採購,帶動效應十分明顯。
回國一個月後,也就是本月24日,第一批10萬盒莼菜産品就將從石柱發出,遠渡重洋登陸日本市場。
接下來,我們將堅定不移做大做強“三色”産業,常態化加強對外經貿&&溝通,抓好投資項目和合作意向的跟蹤落地,積極拓展國內國際市場,加快推動農特産品走出石柱、邁向全球,不斷提升産業附加值,真正把“三色”産業打造成為強縣富民的支柱産業。
守底線、固成果、提成色、創示範,四個方面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對於石柱而言,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既是一項重大政治任務、重要政治責任,也是我們打造具有鮮明辨識度、標誌性成果的一項特色亮點工作。
接下來,我們積極探索山區庫區強縣富民新路子,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加快建設國家鄉村振興示範縣。具體來講,我們將從守底線、固成果、提成色、創示範四個方面發力。
在“守底線”上,我們將堅定守牢耕地保護紅線、築牢糧食安全底線,加快實施農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加大良種、良機、良法推廣力度,積極推動畜牧業集約化規模化生態化發展,不斷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産品供給保障能力。
在“固成果”上,我們將持續用好“6543”防返貧監測工作法,建立完善農村低收入人口分類幫扶機制,深化落實低收入群體“一戶一策”幫扶措施,對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加大開髮式幫扶力度,堅決兌現“一個也不能返貧”的承諾。
在“提成色”上,一方面是提升鄉村産業發展水平,以創建國家現代産業農業園為抓手,着力培引龍頭、穩定規模、延伸鏈條、整合品牌、擴大市場,加速推動“三色”産業形成可視化成果,力爭實現“三色”産業綜合産值40億元以上。另一方面是提升鄉村建設治理水平,持續深化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治理改革,大力發展“庭院經濟”,增強“141”基層智治體系實戰能力,豐富基層安全“十戶互助”聯防聯控應用場景,力爭創建巴渝和美鄉村12個。
在“創示範”上,我們將把“萬企興萬村”助力鄉村振興與落實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任務有機結合起來,加大市場主體引育力度,有效盤活農村資源資産,帶動村集體、本土企業、農戶等主體融合發展,努力形成更多具有石柱辨識度的強村富民經驗,力爭今年參與興村企業突破1500家。
用好“國字”招牌,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是全縣人民一直以來的心願和期盼。
接下來,我們將乘勢而上、擦亮“招牌”,推動文旅産業守正創新、提質增效、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全國文化旅游名縣,重點將抓好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構建“一城兩區多點”新格局。“一城”,就是打造“風情土家寨·精緻山水城”,推動縣城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和市級旅游休閒街區。“兩區”,就是提檔升級黃水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加快開發冷水旅游度假區,力爭黃水納入世界級旅游度假區培育對象,推動冷水打造“森林療愈地·中國康養城”。“多點”,就是因地制宜培育壯大康養度假、文化體驗、研學寫生、民宿露營等業態,形成“點狀輻射、帶狀串聯、網狀協同”的旅游發展局面。
二是打造文旅精品線路新體驗。我們將重點打造3條精品線路:做優大黃水生態康養游,發揮黃水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輻射帶動作用,豐富周邊鄉鎮配套産品和服務供給,形成黃水引流、周邊分流、共建共享的良性發展模式。做大中益—橋頭鄉村研學寫生游,優化完善鄉村研學寫生産業布局,提高線路沿線吃、住、行等要素配套水平,不斷擴大鄉村研學寫生産業的輻射半徑、帶動範圍。做精七曜山地質公園自駕探險游,合理利用森林景觀、地質奇觀、高山湖泊、峽谷溪流等資源,完善自駕、徒步線路地圖,開發多樣化、個性化、品質化自駕游産品,打造全國知名的自駕探險精品線路。
三是探索“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我們將緊跟多業共生趨勢,促進多元業態融合發展,培育更加豐富多彩的旅游産品和服務,以“旅游興”帶動“百業旺”。具體來講,做好“旅游+交通”文章,加快建設渝宜高鐵石柱段、城東高鐵站,推動綠道、步道、騎行道與重點景區、鄉村民宿相銜接,讓游客“快進慢游深體驗”。做好“旅游+體育”文章,積極培育冰雪運動、水上運動、山地運動等業態,策劃開展特色賽事品牌,力爭建成1個國家級體育旅游示範基地。做好“旅游+農業”文章,依託辣椒、黃連、莼菜“三色”産業,培育特色美食、旅游商品、農耕體驗、觀光采摘等業態,拓展鄉村旅游就業增收渠道。做好“旅游+中醫藥”文章,依託特色道地中藥材、重慶醫科大學黃水康復醫院等,建設一批傳統中醫館、中醫診療室、藥膳養老會所,發展醫療保健、健康體檢、諮詢管理、康體療養等多樣化大健康服務,拓展中醫藥健康旅游“服務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