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除夕,他們堅守在崗位

1月21日,120救護車上,市急救醫療中心院前急救部醫生蔣俊正在為病人進行檢查和急救處理。記者 崔力 攝/視覺重慶

1月21日,重慶北火車站,候車廳服務台工作人員正在為出行的乘客答疑解惑。記者 崔力 攝/視覺重慶

1月21日,重慶水務集團水質檢測有限公司供水檢測部水質分析員岑嶺,正在進行自來水樣耗氧量的檢測。張敏 攝/視覺重慶

1月21日,渝中區圖書館讀者服務中心主任周麗(右)幫讀者操作自助圖書殺菌機。記者 趙欣 攝/視覺重慶

1月21日,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講解員張露在為游客講解。(受訪者供圖)

  除夕夜,辭舊迎新,萬家燈火、萬家歡聚。

  但有一群人依舊默默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認真履職、擔當作為,以辛勤的勞動迎接農曆兔年的到來。

  急診醫生除夕出車11趟

  1月21日,除夕。

  從接到電話到出車,市急救醫療中心院前急救部醫生蔣俊只用了53秒。他小跑着坐上120救護車,開始了又一場爭分奪秒的“戰鬥”。此時是中午11點54分,他剛扒了幾口飯,就接到了任務。

  救護車在路上奔馳,蔣俊撥通了求助者的電話,問道:“患者好多歲?現在是什麼情況?有沒有基礎疾病?”

  “28歲?胸痛明顯?”在得知患者基本情況後,蔣俊暗自擔心起來:這麼年輕,會是心肌梗塞嗎?如果是的話,那病情可能比較危急。

  “你要注意讓他保持呼吸通暢,如果能平臥最好,如果不行,就半臥或坐在沙發上。”蔣俊建議,如果家裏有血壓計,可以先測測血壓。

  車速很快,大約15分鐘後,救護車抵達患者家中。“醫生,快,救命!”患者妻子趕緊將蔣俊迎進屋,只見患者坐在沙發上,用手按着胸口,臉色蒼白。“痛!感覺出不來氣。”患者有氣無力地説。

  蔣俊以最快速度檢查了患者的生命體徵,又用心電圖機現場為患者做檢查。幾十秒後,心電圖結果出來了,蔣俊迅速將結果上傳,由該院心內科醫生給出診斷結果。

  在等待結果的同時,蔣俊為患者建立了靜脈通道,吸氧、心電監護儀,蔣俊的動作很快,他一邊做一邊向家屬解釋:“建立靜脈通道,是以防出現心律失常或心臟驟停時,便於快速搶救。”

  兩三分鐘後,心內科醫生反饋確定是心肌梗塞。蔣俊立即給患者服用了“胸痛一包藥”。他解釋,“胸痛一包藥”包括阿司匹林、替格瑞洛、阿托伐他汀三種藥。

  服藥後,蔣俊準備將患者往醫院送,接受緊急手術。可難題來了,患者體重有200多斤,連站都站不起來。“我在後面抬,你在前面使勁!”蔣俊和同事連着試了兩次,終於將患者搬到了擔架上。此時,他貼身的工作服已經全部濕透。

  “抬、背、推、跑,是一名院前急救醫生的基本操作。所以院前急救不僅考驗醫生的反應和處置能力,對體力也是一種考驗。”蔣俊説,在急救幹了22年,説不累是假的,“但性命相托,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了。”

  等蔣俊回到醫院與急診科醫務人員交接完後,已是中午1點左右,同事們給他留的飯菜已經涼透了。

  按照排班表,除夕這天,蔣俊從早上8點一直值守到晚上8點。可今年不同,由於除夕夜有光影無人機焰火表演,蔣俊接到備勤任務,要等到表演結束。他説:“本來答應了妻子和女兒陪她們去看表演,只有食言了。”

  當天,蔣俊共出車11趟。

  “我要把紅岩革命故事講得更加深入人心”

  1月21日9點過,紅岩魂陳列館陸續迎來游客。看著游客拾級而上,講解員張露招呼道:“今天有新春送春聯活動,歡迎大家免費領取呦。”僅僅一個半小時,就有70余位游客領到了喜氣洋洋的春聯。

  張露出生於1989年,是個重慶姑娘。從2014年成為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講解員後,在節假日加班已成為她的常態。大年三十這天,除了送春聯外,張露還為游客講解了一場展覽,“這場講解很特別,這是我回重慶後的第一場講解,也是虎年的最後一場講解。”

  原來,2022年2月13日,還沒過元宵節,張露就被借調到位於北京的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館做講解工作。1月8日,她才回到家鄉重慶。其間,她一直工作、生活在北京,未曾回渝。這次難忘的經歷,讓她對黨的百年奮鬥歷程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也更堅定了把黨的歷史學習好,把黨的成功經驗傳承好發揚好的決心。

  當日,張露再次講解紅岩魂陳列館展覽時,比之前更加端莊大氣、流暢自如。聽着張露生動講解紅岩英烈的感人事跡,一位母親對孩子輕聲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你看革命者多麼不容易。”

  張露講解時,不時有游客湊近聆聽。她介紹,和去年同期相比,參觀陳列館的觀眾有了明顯增加,從觀眾口音可以聽出,他們大多是外地人,不少家長專程帶着孩子前來,“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革命傳統教育了,我還得加把勁,做到因人施講,把紅岩革命故事講得更加深入人心。”

  當日中午1點,紅岩魂陳列館閉館。張露整理好講解用的“小蜜蜂”等設備,踏上回家團圓路。大年初一,她又將重新踏上工作崗位,一如既往地為游客熱情講解……

  堅守圖書館與讀者一起過節

  1月21日清晨8點,周麗便出門上班了。周麗是渝中區圖書館讀者服務中心主任,雖是除夕,圖書館仍在9點準時開門,她得趕去圖書館值班。

  從2001年到渝中區圖書館工作,周麗至少有十多年的春節是在崗位上與讀者一起度過的,“閱讀讓生活更美好,堅守崗位做好公共文化服務,讀者滿意,也是我們的追求。”

  正説着話,位於4樓的報刊閱覽室,迎來了一位老年讀者。老人名叫胡彥章,今年80歲,家住兩路口大同村。天氣很冷,胡彥章穿着厚厚的羽絨服,懷裏還抱着一隻熱水袋保暖。

  “我家離圖書館很近,每天上午我散着步就走過來了。看書讀報是我幾十年來養成的習慣,閱覽室裏報紙齊全,環境也好,我很喜歡。”胡彥章説,春節假期圖書館照常開放,他由衷點讚。

  像胡彥章一樣,假期照常訪問圖書館的市民其實不少:在二樓借閱處,有讀者專程趕在除夕前借書、還書;在閱覽室,除了安靜地讀書看報,還有讀者正在使用閱覽室電腦訪問網絡資源。

  “我們圖書館位於兩路口核心地帶,交通便利,隨着市民閱讀需求日益高漲,每個節假日都有讀者來館看書、學習。”周麗説,接待的讀者中,不僅有像胡彥章這樣家住附近的老人,習慣了每天固定到館打卡,還有從南岸一些高校趕來自習的大學生,“閱讀滋養心靈、閱讀提升品質。能在書香裏陪伴讀者辭舊迎新,我真心高興。願大家兔年萬事如意,學業有成!”

  本報記者 李珩 趙迎昭 趙欣

編輯: 劉文靜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306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