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兔子總和月亮在一起——新春文化展中的兔年知識
2023年01月21日 20:09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重慶1月21日電(記者於曉蘇)中國傳統文化中,兔被賦予健康長壽、多子多福、吉祥平安等美好寓意。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近期舉辦的新春文化系列展——“玉兔奔春”上,有細心的觀眾發現在許多古代文物中,兔子的形象常與搗藥、月亮等元素同時出現。“這當然不是巧合,而是蘊藏着有趣的傳説和故事。”展覽策展人、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副研究館員艾露露向記者講述了“月中兔”“搗藥兔”背後的文化由來。

  在中國,早在漢代帛畫中,就出現了月亮上的蟾蜍和奔兔的形象。在西漢辛追墓出土帛畫上就繪有兔子和蟾蜍。“可見至少在西漢,兔子與月亮的關係就已經建立起來了。”艾露露説,“這種不約而同地聯想,直接的原因大約是和古人觀察到的月亮上的陰影有關。從某種角度看月亮上的一些陰影確實和兔子有些相似。”

  而更重要的原因也許是和古人的生育崇拜有關。“古人對於能生養的動物比如兔子、蟾蜍等很崇拜。而且一些專家認為兔子生産的周期大概是29天,月亮圓缺的周期也是29天左右,因此世界各地會産生月亮和兔子相似的聯想。”艾露露説。

  漢代帛畫中的奔兔。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供圖

  如果説“月中兔”是世界各地先民們的共同想象,那麼“搗藥兔”就是中國人自己的傳説。在山東嘉祥洪山村的東漢畫像石上就出現了西王母、仙草侍者、蟾蜍、鳥首神人、三足烏、九尾狐和三隻搗藥的兔子。隨後,“搗藥兔”也漸漸開始作為一個獨立的形象反復出現在瓷器、銅鏡、年畫中。至於為什麼兔子司職“搗藥”這件事,文物專家猜測或許能從中國傳統神話中找到答案。艾露露説:“搗藥的兔子實際上是中國古代西王母神話體系中的一個形象。古人想象西王母掌管着不死藥,兔子作為西王母的侍從之一,隨時跟隨在西王母身邊,也是制藥團隊中的重要成員。”

  清代北京“廣寒宮”紙馬。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供圖

  “無論是‘搗藥兔’還是‘月中兔’,都代表了中國人對健康、平靜、美好等幸福生活的嚮往。我們也希望兔子這樣一個柔軟、可愛的動物能給我們新的一年帶來治愈和溫暖。”艾露露説。

編輯: 劉文靜
精彩圖片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306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