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23條政策措施加力振作工業經濟

  今年,我市如何進一步提振工業經濟?1月3日,在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提信心、穩增長、強主體”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上,市經濟信息委副主任楊正華介紹,我市按照“穩增長、強主體、提信心、促發展”思路,制訂了《重慶市加力振作工業經濟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措施》),圍繞9個方面&&了23條具體政策措施。

  一是支持龍頭企業。主要考慮落實領軍(鏈主)企業培育行動計劃,對增加值首次突破10億元的骨幹企業給予100萬元及以上獎勵、對採購中小微企業産品成效顯著的龍頭企業給予最高200萬元獎勵。

  二是穩住中小企業。聚焦選種、育苗等關鍵環節,落實“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計劃,對獲批國家“小巨人”、製造業單項冠軍等企業50萬元至200萬元獎勵,同時着力推動停産半停産企業止滑促增。

  三是加快培育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支持企業建設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平台、應用場景,研發全新新能源乘用車車型,支持企業研發智能車控、智能座艙等核心配套産品,相應給予300萬元至800萬元補助。

  四是推動電子産業集群補鏈延鏈強鏈。對計算機、智能手機等終端行業高端産品和增量部分給予一定獎勵;支持企業加大集成電路設計、製造、封測等環節投資,給予最高2000萬元支持。

  五是引導裝備、材料和消費品等産業轉型升級增效。對首&(套)/首批次投保裝備給予最高500萬元保費補貼,支持企業投資建設先進新材料項目,對入選消費品工業年度重點培育品牌、參加2022/2023中國(成渝)美食工業博覽會活動的企業給予一定額度補助。

  六是支持生物醫藥、軟體信息等高成長性産業創新發展。對獲得新産品生産註冊批件的化學藥、中藥、醫療器械以及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企業給予100萬元至500萬元獎勵;對重點軟信企業、市級軟體産品、市級軟體公共服務平台、首版次軟體産品給予100萬元至500萬元獎勵。

  七是持續提升科技創新和轉化能力。支持企業建設製造業創新中心、協同創新中心,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在我市新設立高水平研發機構;支持集成電路、汽車電子等重點關鍵産業園建設。

  八是深入推進智能製造、綠色製造。支持企業建設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培育工業互聯網新模式;支持企業開展節能、節水、清潔生産等綠色技改活動,打造一批綠色工廠、綠色園區,擇優給予企業最高1000萬元支持。

  九是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做好要素保障。&&減負政策措施目錄清單,發揮好“企業吹哨、部門報到”平台為企業排憂解難的作用,統籌做好全市電力、煤炭、天然氣、物流運輸等保障工作,多渠道幫助企業融資。

  不僅如此,《政策措施》還通過“四個突出”,助推全市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突出穩增長方面,《政策措施》旨在幫助企業出新品、抓訂單、拓市場、上規模,發揮對2023年全市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同時,注重支持企業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能力,增強企業競爭力和發展後勁。

  突出穩市場主體方面,《政策措施》注重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做優,併發揮引領、輻射、帶動作用,形成“頂天立地”格局;同時,注重推動廣大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提升專業化、精細化、新穎化發展能力,形成中小企業“鋪天蓋地”氛圍。

  突出製造業重點産業轉型升級方面,《政策措施》將按照市委六屆二次全會提出的實施“2+6+X”先進製造業産業集聚提升培育行動要求,重點支持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和電子製造業兩大“萬億級産業集群”,給予企業政策支持;同時,推動裝備、消費品等産業轉型升級,培育智能裝備、新材料等特色産業集群;還將着力推動生物醫藥和軟體信息等高成長性産業創新發展,不斷培育新增長點。

  突出企業幫扶和服務方面,《政策措施》既注重通過抓減負降本措施落實,優化幫扶舉措來提升服務企業水平,讓企業輕裝上陣,也注重抓好煤電油氣運要素保障,為企業保駕護航,支持企業開足馬力生産。

  接下來,市經信委將盡快&&有關資金政策的申報指南,針對區縣、園區、企業廣泛開展政策解讀,幫助符合條件的企業享受政策;還將抓緊研究&&《2023年促進工業有效投資實施方案》等6項政策措施,進一步擴大政策惠及面。(記者 申曉佳 廖雪梅)

 

編輯: 韓夢霖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925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