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表盤上,總有一些耀眼的時刻,標注着奮鬥的歷程。
2020年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2023年1月3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迎來三周年。
三年,在歷史長河中不過一瞬,卻在川渝之間搭建起合作的牢固橋梁、串聯起發展的強健脈絡,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大&&、重大項目,各項合作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令人振奮!
以戰略定位為目標,攜手奮進、勢如破竹;以時間節點為坐標,環環相扣、節節取勝。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九個字,包含着多少國之大者,傾注了多少心血汗水——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這是何等的重視!把其作為區域發展重大戰略寫入黨的二十大報告,這是何等的支持!
看三載變化:重大項目密集落子,基礎設施“一張網”越織越密,3批311項政務服務“川渝通辦”有序落地。
身邊發生的改變,可以讓人更好地理解“兄弟攜手”。
看最新數據:2022年前三季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實現地區生産總值5.52萬億元,同比增長2.2%。
看似枯燥的數字,卻能讓人直觀地感受“雙城共進”。
三年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發布,《重慶四川兩省市貫徹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聯合實施方案》&&,《重慶都市圈發展規劃》出爐,六次黨政聯席會議召開……件件樁樁,何等不易!
站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三周年的時間節點,我們深情回望,三年攜手共進、36個月緊密協作、1095天相向而行。這份兄弟情誼、這場奮鬥歷程,川渝人民記得住、全國人民看得見。
駐足回望,就是為了整裝再出發。
辦好自己的事情,核心是構建“四梁八柱”——對重慶而言,就要加快培育現代化重慶都市圈、聚力打造世界級産業集群、高水平建設西部科學城、提速打造軌道上的經濟圈、着力推動數字化變革、做好內陸開放這篇大文章、大力推進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抓好合作的事情,關鍵是堅持共建共享——對川渝而言,就要在強化成渝“雙核”聯動聯建上實現更大突破、在深化毗鄰地區合作上實現更大突破、在提升兩地群眾獲得感上實現更大突破、在構建高效協同合作機制上實現更大突破。
共謀之時,方見“一盤棋”思想;共進之時,更感“一體化”發展。
當前,雙城經濟圈建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縱深推進各項工作,取得更大突破性進展,正當其時、恰逢其勢。
前進路上,我們有主動服務國家戰略的慷慨激昂,有“兩中心兩地”的使命召喚,有“四梁八柱”的清晰路徑。
持續用力,精準發力,深化全面合作,定能攜手爭當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打造數字化引領的重要科創基地、勇當內陸省份改革開放探路先鋒、創造高品質生活。
目標確定,任務聚焦,把雙城經濟圈建設放在中國式現代化宏大場景中來認識把握,定能更好服務國家區域發展大局,更好服務內陸改革開放大局,更好服務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大局,更好服務促進共同富裕大局。
奮進的腳步永不停歇。以抓綱帶目的思維,聚焦重點;以兄弟攜手的情誼,聚焦共性;以共建共享的理念,聚焦共贏,這正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美好未來!
三年成就,兄弟攜手,大勢已成。
未來目標,雙城共進,大事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