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滿天星”計劃讓重慶軟體産業蓬勃發展

  新增軟體企業2500多家,新增從業人員4萬餘人;

  這些新增的企業和人員,入駐在重慶中心城區約72萬平方米的存量樓宇裏;

  他們創造了2235億元軟體業務收入,讓重慶軟體産業産值同比增長11.3%,産值規模位列全國第8位……

  以上這組數據,是今年前10個月,重慶軟體産業交出的“成績單”。這份“成績單”,是重慶通過今年7月啟動實施的《重慶市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滿天星”行動計劃(2022—2025年)》(下稱《“滿天星”計劃》),讓“創新創業人氣聚起來,商業樓宇用起來,軟體産業興起來”的生動實踐。

  樓裏“咖啡香”

  吸引更多年輕從業者

  今年11月,完成裝修的兩江軟體園海王星數字文創園,一處公共辦公空間內,專門設立了一個寬敞的咖啡廳,在這棟樓裏上班的員工,都喜歡來這裡坐坐,喝上一杯、提神放鬆。

  市經信委軟體處處長傅曉&&,讓樓宇充滿“咖啡香”,以此吸引更多年輕人來渝創新創業,這正是實施《“滿天星”計劃》的意義之一。有“咖啡香”的樓宇,不僅搭建起資源要素更集中的工作平台,兼具了休憩、社交和商務功能,其背後更蘊含着一種創新文化,顯現出一座現代化城市的底蘊和人們創新創業的精氣神。

  市政府副秘書長周青説,軟體産業從業者主要是年輕人,他們對生活品質、社交要求比較高,需要咖啡屋等相對完善的配套服務。另外從承載場所來看,商業樓宇既有創新創業氣氛,又有高品質生活環境,非常適合發展軟體産業。

  今年1-10月,全市新增軟體産業從業人員近4萬人,其中新增中高端軟信人才4600多人,全市軟體從業人員累計達到26萬人。

  盤活樓宇經濟

  快速形成産業集聚效應

  今年,巴南區收集儲備了雲水苑小區1.8萬平方米閒置樓宇,建成“雲水苑數字經濟産業園”,園區從6月掛牌以來,已入駐包括軟體企業在內的數十家數字經濟企業。

  以存量樓宇為載體,來發展軟體産業的並不是個例。據了解,今年以來,中心城區各區都已建立存量樓宇&賬,&&利用存量樓宇發展軟體産業的配套措施,加快實施收儲改造,建設適合中小軟體企業入駐的樓宇載體空間。

  “中心城區正在成為一個‘超大軟體園’,分佈在中心城區各區的一棟棟樓宇,就是匯聚在軟體園裏的一顆顆‘星星’。”傅曉&&,目前我市正在將以前的“綜合型+特色型”産業園區發展方式,轉變為利用存量樓宇發展軟體産業的新方式。

  為什麼要進行這樣的轉變?新方式有哪些優勢?

  傅曉解釋稱,其一可以實現存量樓宇資源集約化利用,有效盤活樓宇經濟;其二,通過軟體産業賦能樓宇經濟,讓商業樓宇既有創新創業氣氛,又有生活品質氣息,成為發展軟體産業的最好載體;其三,若新建軟體産業園區,存在可用土地越來越少、建設周期長等問題,而將存量樓宇改造成為軟體産業平台載體,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快速形成産業集聚效應。

  “以硬生軟”

  為製造業“賦能、賦值、賦智”

  “以硬生軟”,也是重慶實施《“滿天星”計劃》發展軟體産業的一大特色。

  早在今年4月舉行的全市軟體産業發展座談會上,重慶就提出把軟體産業作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突破口,立足製造業優勢“以硬生軟”,讓軟體更好地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賦能。

  而重慶推動“以硬生軟”的策略,也確實讓軟體為製造業“賦能、賦值、賦智”,作用非常明顯。

  比如,中冶賽迪研發的“智慧雲平台”,近年為不少企業現場管理築起防控“防火墻”;重慶勵頤拓軟體此前發布的自主研發的計算機輔助工程軟體,可應用於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領域,實現了進口替代等。

  在“以硬生軟”的策略下,不僅本地軟體企業嶄露頭角,外地來渝發展的軟體企業也在不斷增加。

  如作為國內智能網聯汽車軟體頭部企業,光庭信息全國第二總部入駐渝北仙桃數據谷,將在渝探索全新車載智能經濟;另一頭部企業,上海追勢科技自動駕駛研究院也落戶仙桃數據谷,將推動重慶汽車軟體産業智能化轉型。

  據了解,截至目前,市級招商引資簽約軟體和信息服務業重大項目46個,合同投資金額391億元,區縣引進重點招商項目近200個,合同投資金額超750億元,特別是2022智博會期間舉行的“滿天星”行動計劃重大項目簽約,引進了騰訊、百度、商湯科技等14個重大項目,合同投資金額達到330億元。

  此外,重慶還聚焦工業軟體、汽車軟體等關鍵技術進行“揭榜挂帥”項目攻關,帶動一批軟體産業園區、企業入選“國字號”項目,如我市獲批“成渝國家網絡安全産業園區”,仙桃數據谷入選第10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

編輯: 李海嵐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21129214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