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中新(重慶)互聯互通項目進入發展新階段

  “渝”久彌“新”,並肩前行。

  今年11月7日,是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下稱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正式啟動七周年。

  7年來,中新互聯互通項目不斷發揮開放平臺作用,為重慶和新加坡架起了溝通的橋梁,也成為中新深化雙邊關係的重要“紐帶”。

  截至2022年9月,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累計落地政府和商業合作項目218個、總金額252.6億美元,金融服務項目235個、金額290.4億美元。

  “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已被譽為‘一帶一路’合作的典范、國際合作的新名片。”市中新項目管理局局長曾箐華説。

  航空、金融、資訊、物流四大重點領域成果豐碩

  11月7日,位于果園港的中新(重慶)多式聯運示范基地車流如織。

  該基地是重慶市級重點項目,也是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在物流領域的最新成果。該基地今年6月正式啟動,致力于打造成為集物流、貿易、金融、資訊等為一體的國際貿易物流中心,推動果園港國家物流樞紐建設,也推進重慶多式聯運體係進一步完善。

  交通物流,是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落地時定下的四大重點領域之一,如今已結出累累碩果。

  世人矚目的陸海新通道,最初就是在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框架下,重慶與新加坡在物流領域探索出的重要成果。如今,這條通道網絡已覆蓋113個國家、335個港口,並上升為國家戰略。

  此外,還有中新環通物流項目,它依托中歐班列,已合計發運跨境電商集拼櫃約2萬標箱;中新(重慶)銅梁冷鏈物流項目,是新加坡葉水福集團在中國中西部地區落地的首個冷鏈物流項目。

  不只是物流領域,金融服務、航空産業、資訊通信等三個重點領域也沒有落下——

  金融領域,跨境融資通道已覆蓋中國西部10省區市,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約1.35個百分點。新加坡來渝設立的法人金融機構增長到14家。中新金融峰會連續4年在重慶舉行。

  航空領域,中新航空産業園重點項目相繼落地建設。重慶機場引入新加坡先進管理理念和商業業態。創新海關監管模式,促成新加坡航空(重慶)保稅航材分撥中心落地運營。

  資訊領域,啟用了中新(重慶)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也是我國首條針對單一國家的“點對點”國際數據專用通道。萬國數據重慶數據中心建成投用,具備1684個機櫃、2.3萬臺伺服器的支撐能力。

  項目合作拓展至更多領域

  11月10日,在渝中區解放碑步行街,市民可以看到很多新加坡元素的展區展臺,體驗純正的新加坡風情。

  這是由新加坡旅遊局帶來的“渝見·新旅程”活動,重慶市民足不出渝,就能近距離了解新加坡的美食、旅遊、文化,推動重慶和新加坡人員交往。

  “這是在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框架下,重慶與新加坡籌備許久的活動,也是項目合作領域不斷延展的體現。”市中新項目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説。

  據了解,隨著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的推進,重慶與新加坡開始謀劃更深層次的發展,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拓展合作領域——在持續推動四大重點領域合作的同時,也向其他領域發力。2021年底,農業、文旅、商務、人才培訓等四大合作計劃隨即開啟。

  兩江新區是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的核心承載區,已經對四大合作計劃進行了探索。

  比如在人才交流合作領域,新加坡國立大學在兩江協同創新區設立了新國大重慶研究院,這也是該校在中國西部地區唯一的對外合作窗口。

  目前,研究院已建設先進制造與材料中心、智能傳感與人工智慧中心、現代物流中心以及金融與金融風險管理中心等4個創新中心,已引進新國大教授36人,聘用全職博士科研人才19人,累計引育科技企業10家。

  巫山、忠縣、奉節等區縣,嘗到了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農業合作計劃的甜頭。在重慶與新加坡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巫山脆李、忠縣忠橙等特色農産品成功走出國門,並進入新加坡市場,也為重慶農産品出口探索出可復制推廣的模式。

  “合作領域還會進一步拓寬。”市中新項目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雙方將在智慧城市、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等方面推出新的合作計劃。

  明確未來發展方向和重心

  11月1日,中新最高級別的年度雙邊合作機制——中新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JCBC)在新加坡召開。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新加坡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傑共同主持這場會議。

  會議簽約了19項合作內容,其中不少涉及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和重慶。

  比如,新加坡貿工部與中國商務部、重慶市政府加強協作,探索陸海新通道便利化舉措,尋找供應鏈數字化的機遇。再如,新加坡旅遊局將同重慶市文旅委加強交流,推動相關合作與兩地之間的“航空+旅遊”連接,促進人員往來。此外,中新雙方還續簽了共同舉辦中國國際智能産業博覽會(智博會)的意向書。

  這次會議的召開,進一步明確了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未來的發展方向和重心。

  “下一步,我們將以建設‘一帶一路’國際公共産品和國際合作平臺為使命,開啟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發展新階段。”曾菁華説。

  具體而言,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將持續推動合作領域的深化,以及陸海新通道的發展,同時在制度創新、區域交流合作、溝通機制能效方面發力。

  比如,重慶著力將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自貿試驗區、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等開放平臺、政策結合起來,釋放疊加效應,探索一批創新案例和方法。

  在區域交流合作上,重慶將借力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加快拓展第三方市場合作,在RCEP區域、“一帶一路”沿線打造一批重點合作項目。同時,引導新方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數字經濟、跨境投融資、農業貿易等領域深化合作。 

編輯: 韓夢霖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9109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