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記者 韓振
重慶市合川區小沔鎮地處嘉陵江支流渠江東岸,風光旖旎可人,卻長期守着綠水青山吃“煤炭飯”。當以生態為代價的發展道路不復通行,小沔痛定思痛,認定綠色才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保護色”。
守着好田園,端起“煤飯碗”
渠江是嘉陵江左岸最大支流,從四川流入重慶後,在合川區小沔鎮來了一個90度的大轉彎,奔向嘉陵江。地多丘陵的小沔鎮,本就風光優美,有了渠江的潤澤和點綴,更顯清秀動人。但這樣一個風光明媚的所在,卻長期靠吃“煤炭飯”為生。
“我們村1976年就辦起了煤礦,光景最好時全村有500多人在礦上上班,煤礦一年稅收能交七八百萬元。”小沔鎮娑羅村黨支部書記周祥彬告訴半月談記者,挖煤收入可觀,最多一月能掙上萬元,“一人當礦工,全家肚不空”,使得村裏大量勞動力下井,土地紛紛撂荒。
荒廢的還有一座聞名遐邇的茶場——星田茶場。茶場位於華鎣山中,四季雲霧繚繞,十分適合茶樹生長。“大家覺得種茶沒什麼賺頭,養護也費事,一來二去茶場就荒廢了。”娑羅村70歲村民何尚學説。
“娑羅村的選擇是小沔鎮的一個縮影。”小沔鎮黨委書記江琴説,小沔本來適合發展農業,但傳統農作物種植方式無法産生規模效益,銷路也打不開,才使得村民守着好田園吃上了“煤炭飯”。
資源消耗型的發展之路終究難以為繼。隨着國家整治小散亂煤礦力度不斷加大,2016年,小沔鎮最後一座煤礦——娑羅村大光明煤礦也關了門,徹底砸掉“煤飯碗”的小沔人開始思考,接下來怎麼辦?
生態可生財,生機即商機
今天的星田茶場,茶林隨山勢起伏,一排排茶樹鬱鬱蔥蔥。“我們不但重新修整了荒廢的300畝茶場,還開發了附近的荒山,現在茶場規模已經有1000畝了。”定點幫扶小沔鎮的合川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皎説。
由於星田茶場專注生態種植,不打農藥、不施化肥,出産的生態茶深受歡迎,年銷售額達100萬元以上,娑羅村村集體年分紅收入超過6萬元,茶場每年還能提供40余個勞動崗位供村民就近務工。
工作人員在小沔鎮星田茶場採茶
重生的不止是星田茶場。2016年,小沔鎮引入重慶格林曼園林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流轉了娑羅村、金土村2800余畝此前撂荒的土地種植柑橘、枇杷等果樹,枝繁葉茂的林果經濟不僅帶動了周邊群眾,更讓小村環境大為改觀。
半月談記者來到小沔鎮盛泉村的一座水庫,但見碧波蕩漾,水草豐茂,一隻蒼鷺正在水草中覓食。“這裡是重慶恒韻水産養殖有限公司的深水生態甲魚養殖基地,每年銷售生態甲魚萬餘只,産值達600余萬元。”盛泉村黨支部書記張開國介紹,村裏養殖出來的生態甲魚每斤價格可達200元。
順勢抓機遇,旅游有可為
2017年,經過小沔鎮的渝廣高速(重慶至廣安)建成通車,自此小沔至重慶只需40分鐘車程,至廣安只需30分鐘車程,長期以來的區位劣勢瞬間變成區位優勢,小沔鎮順勢而為,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合川區淶灘鎮和小沔鎮交界處,一條小河垂直落入峽谷,形成一條白練般的瀑布,鋪展於翠竹叢中。2017年,這裡建成了佔地4000余畝的天龍谷景區。“景區吸引了來自重慶主城區、合川城區以及廣安等地的游客,日接待量最高達上萬人次。”天龍谷景區總經理唐明説。
在小沔經營林果經濟嘗到甜頭的格林曼公司,最近也開始運營民宿,去年11月開業的一家,意在打造融水果採摘、休閒垂釣、餐飲住宿於一體的農旅綜合體。
“小沔鎮的轉型發展之路證明,‘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前景光明,大有可為。”江琴&&,下一步小沔將全力推進濱水休閒精品鎮、三治融合示範鎮、鄉村振興特色鎮建設,渠江東岸一顆宜居宜游宜業的明珠,將在不久的將來大放異彩。
(刊於《半月談》2022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