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中新互聯互通七年,帶來了什麼

重慶來福士。

  11月6日,周日,重慶來福士,家住璧山的陳先生帶着兒子,專門來到距地面250米高的水晶連廊處,俯瞰兩江交匯。

  開業三年來,重慶來福士日益成為當地地標性建築,無數游客前來打卡。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棟建築背後,是重慶與新加坡跨越山海的“雙向奔赴”。

  11月7日,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下稱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滿7年。截至2022年9月,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累計落地政府和商業合作項目218個、總金額252.6億美元,金融服務項目235個、金額290.4億美元。這些數字也並非虛幻,而是如來福士一般,大家真正能感受到的實物。

2022年6月8日,《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合作規劃》發布會舉行。

  01

  民心相通

  打造國際合作新名片

  曾經,重慶與新加坡遠隔山海;如今,重慶人在家門口就可以感受獅城風情。

  10月29日,重慶·新加坡體驗周啟幕,體驗周期間,重慶人在解放碑就可以感受新加坡i-Light燈光藝術裝置,還能體驗新加坡的美食和文化樟宜機場、濱海灣花園、萬態野生動物園等新加坡知名景點也將進行展示。

  擁有700張床位的重慶萊佛士醫院,是重慶第一家國際私立醫院。在這所醫院的門診診所,病人走進來看診、拿藥、繳費,都在一個診療區域內完成,不需要在其他地方排長隊,節省大量時間。

  不僅是萊佛士醫院,還有落地永川的重慶中新腫瘤醫院、位於兩江新區的中新美陸眼科醫院,越來越多的重慶人,正享受新加坡的國際先進醫療技術與服務。

  與此同時,重慶忠縣的忠橙也走上了新加坡人的餐桌,並實現常態化供應東南亞市場,累計出口超過3000噸。今年以來,隨着中新合作新領域的拓展,中新(重慶)農業“雙百”合作計劃啟動,榮昌血橙、巫山脆李、石柱黃精等,均實現首次打入新加坡市場。如今,中國西部地區與東盟國家已有200家企業參與計劃。

  七年來,從金融服務、航空産業、交通物流、信息通信四大重點合作領域,到綠色發展、科技創新、農業合作、人才交流等新領域的拓展,中新互聯互通的覆蓋範圍越來越廣,逐漸成為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名片。

2022年6月17日,位於兩江新區果園港國家物流樞紐的中新(重慶)多式聯運示範基地正式啟動運營,27個國際合作項目同步簽約。

  02

  跨越山海

  共建一條國際大通道

  2022年6月17日,位於兩江新區果園港國家物流樞紐的中新(重慶)多式聯運示範基地正式啟動運營,27個國際合作項目同步簽約。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

  這條通道,正是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按照畫好“一帶一路”工筆畫要求,謀劃開通的五條“開放通道”之一。

  10月下旬,一列載着3400余噸冶金焦炭的陸海新通道班列從寧夏中衛出發,經過三天運輸到達重慶長壽。這些焦炭在重慶被煉製成鐵合金,又繼續通過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銷往國內市場及歐美亞等30多個國家。

  隨着班列開行頻次的增加,這條通道的配套設施也在不斷完善。在陸海新通道重慶無水港,“老撾-中國進出口商品集散分撥中心”正在加緊施工。未來,越來越多的大米、香蕉、石材等老撾特色産品,將搭乘陸海新通道來到重慶,並在這裡分撥。

  事實上,西部陸海新通道從2017年重慶、廣西、貴州、甘肅4省(區、市)與新加坡企業合作共建,目前已發展到西部所有省區市、海南省、廣東省湛江市、湖南省懷化市“13+2”共建的新格局。

  依託中老鐵路,通道的國際“朋友圈”也在持續擴容——老撾、泰國企業紛紛參與通道共建。中國、新加坡、老撾、泰國等四國企業共同參與老撾萬象物流園項目合作。

  根據11月1日發布的中新互聯互通項目2022年度聯合進展報告,1—9月,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開行1795列、跨境東盟班車開行2055車次,通道網絡覆蓋113個國家、335個港口,在穩定地區産業鏈供應鏈中發揮了支撐作用。

  作為中國中西部地區貨物出海出境最快速、便捷的運輸通道,截至目前,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累計開行總量超過20000列。

  不僅是陸海新通道,中新(重慶)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中新跨境融資通道、渝新國際航空通道、人才交流合作通道也取得積極進展。

2022年10月27日,中新(重慶)金融科技對話活動舉行。

  03

  共赴未來

  開啟項目發展新階段

  蹄疾步穩,未來可期。

  在重慶·新加坡體驗周開幕式上,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部長兼內政部第二部長楊莉明&&,借助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新加坡與重慶的關係正不斷拓展和深化。新加坡與重慶關係將不斷增強,友誼不斷發展,邁上新&階。

  重慶市中新示範項目管理局局長曾菁華介紹,下一步,將搶抓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及重慶內陸開放高地等戰略契機,持續抓好合作規劃貫徹實施,積極推動重點項目落地和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深化陸海新通道國際合作,積極培育合作新增長點。

重慶農産品通過中新(重慶)多式聯運示範基地發往東南亞。

  在推動重點項目落地方面,繼續聚焦重點領域的合作力度,推動更多示範性重點項目落地。積極培育合作新增長點,不斷拓展綠色發展、數字經濟、智慧城市、科技創新等領域合作空間,在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建設中作出新示範。

  在推進陸海新通道國際合作方面,以實施《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合作規劃》為抓手,率先啟動建設一批重點合作項目。推動陸海新通道與瀾湄合作、東盟10+1、10+3機制對接,促進更高層面的互聯互通、協同發展。

  在推動制度創新方面,抓緊研究推動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高質量發展的創新支持舉措,強化與自貿試驗區建設、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等創新政策集成。探索開展中新“理財通”、陸海新通道國際商業銀行等創新試點。

  在深化區域交流合作方面,繼續舉辦智博會、中新金融峰會等重大活動,不斷提升國際合作交流平台效能。加快拓展第三方市場合作,在RCEP區域、“一帶一路”沿線打造一批重點合作項目。

  跨越山海向未來,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走過7年,還將為增進兩國人民福祉和促進地區繁榮發展,書寫更多新的篇章,作出更多新的貢獻!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首席記者 佘振芳/文

編輯: 劉文靜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06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