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眾在重慶單元參觀。記者 齊嵐森 攝\視覺重慶
11月4日,“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於北京展覽館正式面向公眾開放。當日,首批通過線上個人預約的觀眾進入展覽館參觀。
“太漂亮了,把重慶的特色體現得淋漓盡致。”在地方展區重慶單元特色展項“山城印象”前,不少參觀者駐足參觀,紛紛為之讚嘆。
該展項依託展廳的一根圓柱進行設計,主體為十余塊LED屏組成,同時有機融合重慶特色“山、水、樓、橋”的視覺形象,通過聲光電以及屏顯技術,構成具有地域特色、藝術創新的裝置造型。
走進重慶單元,“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獨特魅力隨處可見。
展陳面積約180平方米的重慶單元,共有五組內容,分別為:政治生態風清氣正、“智造重鎮”“智慧名城”賦能添彩、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共享幸福山城、內陸開放高地帶頭帶動、“雙城記”藍圖成勢見效。重慶單元共展示了43張代表性圖片、2張圖表、25件套實物、41個視頻、5個亮點展項。這些展品,展示了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的輝煌成果、人民群眾生産生活的巨大進步。
“長江之歌”互動裝置是將曲譜轉化為江水河道式樣的曲面帶狀造型。從長江幹流重慶段取來的29瓶水體樣本,灌裝到29支試管中,組成23組音符,與浪花圖形共同構成“長江之歌”的五線譜旋律。“長江水這麼清澈,我感到非常高興,也很欣慰。”北京市民王西平禁不住感慨。
因工作原因,王西平曾到過重慶,也參與過保護長江的工作,他深知保護一江碧水並不容易,更懂得重慶在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上所下的功夫。“現在我退休了,但是我一直在關注長江保護的相關情況,這方面重慶做得非常棒,有機會我一定要再去重慶,親眼看看清澈的長江水。”
一批批觀眾漫步於展區,或側耳傾聽,或俯身細看,沉浸式感受重慶“行千里、致廣大”的勃勃生機。
北京林業大學學生黃浩存被毛相林的故事深深打動。“毛相林率領100多名下莊村民,硬是用雙手在山中鑿出了這條8公里長的天路。毛相林和村民們不等不靠,敢想敢幹,決戰貧困,真是續寫了‘愚公移山’新篇章。”
徘徊在展出了毛相林獲得的“時代楷模”獎章證書的展櫃前,黃浩存感動地説,自己是一名年輕的黨員,毛相林身體力行踐行了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給年輕一代樹立了榜樣,值得尊敬。
和黃浩存一起來參觀的北京林業大學學生何林焰從未到過重慶。“參觀完後,我對重慶有了全新的認識,重慶不僅風景秀麗,而且在智能製造方面也非常厲害,希望能去一趟重慶,實地感受重慶的風土人情。”
展廳裏,一部體量驚人的“大書”格外顯眼,這就是《大足石刻全集》系列考古報告。《大足石刻全集》共11卷19冊、1200萬字、2983張繪製線圖、5794張拍攝圖片,參與編寫、測繪、攝影、編輯、校對的人員超過200人。從2003年大足石刻研究院啟動該項編纂工作,到2019年正式出版,歷時16年。
美術行業從業者李亮一走進重慶單元,就直奔展出了《大足石刻全集》的展櫃。
“幾年前,我在朋友的推薦下參觀了重慶大足石刻,大足石刻雕塑的表情、衣紋、色彩等小細節都處理得非常生動,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李亮説,《大足石刻全集》對文物進行了3D掃描,數字化處理,這證明了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研究和保護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重慶單元精心策劃的特色展項,藝術性成就性並存,互動性參與性融合,非常難得,讓人眼前一亮。”置身重慶單元,李亮笑着點讚。
據悉,“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將採取限量預約方式免費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展覽開館時間為每日9:00-17:00,停止入館時間為16:00。公眾可憑本人二代身份證、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護照等有效證件,採取線上實名制預約方式,至少提前3天(不含預約當天)進行預約參觀。(重慶單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