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四日,南川區大觀鎮鐵橋村居民集中安置點,太陽升起,陽光穿透晨霧和樹林,一幅鄉村美景呈現在眼前。通訊員 胡波 攝\視覺重慶

4月14日,石柱縣中益鄉蜜蜂博物館,老師帶孩子們來學習蜜蜂知識。記者 鄭宇 攝/視覺重慶

2020年8月25日,渝北區千盞村,一幅美麗的秋收畫卷。近年來,該村以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把閒置農房精心打造成民宿,美了家園,富了村民。記者 萬難 攝/視覺重慶

2020年5月14日,黔江區小南海鎮大路社區的小朝門山産業扶貧公路。這條路以“S”形順山勢而建,形成41道拐,既帶動了當地産業發展,又吸引了游客觀光。特約攝影 楊敏/視覺重慶

5月17日,秀山縣石耶鎮八寨溝露營基地,游客在鬱鬱蔥蔥的山間便道上觀光拍照。記者 崔力 攝/視覺重慶

2020年5月23日,長壽區長壽湖,工作人員正在收網捕魚,這些生態養殖魚豐富了市民的餐桌。通訊員 張政 攝/視覺重慶

5月18日,酉陽縣花田鄉何家岩村,駐村第一書記周繼榮正在拍攝“苗繡工坊”裏留守婦女們製作刺繡香囊,為她們“帶貨”。記者 崔力 攝/視覺重慶
初夏的農村,綠意盎然。水稻在微風中搖曳,青李柑橘挂滿枝頭,牛羊在鄉間小路上盡情撒歡……巴渝廣袤田園,生機勃勃。
食為政首,農為邦本。
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把鄉村振興作為重慶發展的最大潛力,把城鄉融合作為重慶發展的最高境界,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人心齊,泰山移。近年來,全市廣大幹部群眾勠力同心、攻堅克難,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踏上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征程。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慶不負重托,砥礪前行,碩果纍纍。
基本盤更穩——牢記“國之大者”,抓好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僅去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就達3019.8萬畝、糧食總産量1093萬噸,創13年來新高,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起到“壓艙石”作用。
産業鏈更牢——把産業振興重點轉向提質增效,生産向綠,品種向優,品質向好。通過狠抓現代農業産業園、農業産業強鎮建設等,着力發展柑橘、榨菜、檸檬等特色優勢産業集群,十大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面積達3800余萬畝,全産業鏈綜合産值4500億元。
鄉愁味更濃——留住綠水青山,留住美麗鄉愁,建設美麗家園。重慶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從全面推開向整體提升邁進。
動力源更強——改革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法寶。穩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農村集體産權制度、農村“三變”等改革,用改革創新激發活力。去年底,重慶“三變”改革試點村達到2234個,盤活集體經營性資産13.4億元,撬動社會資本27.1億元,355萬農民當上股東,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0元,同比增長10.6%。
……
鄉村振興,大有可為。
重慶重整行裝,踏上新的趕考路,乘勢而上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持續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改善,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希望的田野上,一粒粒種子正蓄積向上生長的力量。 文/趙偉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