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探索7種處理模式 重慶養殖尾水治理整改率達98.2%

  5月27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全市水産養殖尾水治理工作經驗交流會上獲悉,我市有序推進養殖尾水治理工作,因地制宜探索7種治理模式,現已完成10580萬噸養殖尾水整改任務,整改完成率達98.2%。

  傳統水産養殖管理較為粗放,養殖尾水的超標排放成為部分河流、湖泊氮磷富營養化的成因之一。同時,池塘防病害藥劑的使用也不利於水産養殖業的綠色發展。從2020年起,我市積極開展水産養殖尾水治理工作。

  具體到整改技術措施方面,我市編制了《養殖尾水治理技術指南》,集成推廣池塘魚菜共生綜合種養模式、池塘底排污生態化改造模式、多級人工濕地模式、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模式、生態溝渠凈水模式、多級沉澱池和其他資源化利用方式7種治理模式,鼓勵各地因地制宜開展治理工作。

  我市將尾水直排整改任務分解落實到38個區縣、2707家養殖場(戶),在10個區縣建設市級示範點20個,布設150個市級監測點,跟蹤檢測水質達標情況,並選取13個重點區縣實施尾水治理整縣推進。

  尾水中主要是氮磷含量高,但對作物來説就是肥料,採取池塘魚菜共生、池塘魚稻共生等綜合種養模式,不僅能夠治理尾水,還能進一步確保糧食安全。我市探索的魚菜共生綜合種養模式已連續多年被作為典型案例在全國推廣。

  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今年我市還將開展集中連片規模養殖池塘的標準化改造和水産養殖尾水治理,在年底前完成10770萬噸養殖尾水直排整改,為下一步創建國家級水産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範區等全國典型樣板打下基礎。(記者 栗園園)

編輯: 劉磊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9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