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梁平:做大做活“水文章” 河暢水清潤澤都梁

  春日,走近龍溪河雲龍段,河水碧波蕩漾,河岸綠樹成茵,碧水藍天相映,風景宜人,讓人心曠神怡。這背後,是梁平區全面推進水環境治理、共創美好生態的成果。

  近年來,梁平區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多措並舉治理生態環境,做大做活“水文章”,持續改善水環境品質,讓廣大市民享有“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環境和親水近水的宜居生活。

近日,龍溪河雲龍段,“清漂人”在打撈漂浮物。通訊員 熊偉 攝

  “清漂人”代代接力

  日前,在龍溪河雲龍段,一艘清漂船靜靜地劃行在河道內。船上的“清漂人”身穿救生衣,動作熟練地打撈著河道內的漂浮物,忙碌的身影倒映在如鏡的碧波之中。

  龍溪河是長江左岸一級支流,也是國家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的16條流域之一,梁平人親切地喚其為“母親河”。從七裏灘電站到雲龍場鎮渡口7公里多的河道,是龍溪河流經雲龍鎮的主要河段。曾憲發就是龍溪河雲龍段的“清漂人”之一。

  今年60歲的曾憲發從事清漂工作已有12年,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雲龍人,曾憲發的一生都在與龍溪河打交道。

  “我才接手清漂工作的時候,河裏臟得很,水黑黢黢的,白色垃圾也多,每天清理的垃圾有好幾噸。”提起這10多年的清漂經歷,曾憲發記憶猶新。他告訴筆者,經過多年的治理,龍溪河生態環境發生明顯變化,垃圾少了,他的工作量也不大了,而且附近村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轉變,大家主動保護“母親河”的意識越來越強。

  如今,龍溪河水質已穩定達到Ⅲ類標準,每天的清漂廢棄物已降至幾百斤,而且多數是雜草廢木,白色垃圾基本清零。這條河段的清漂人員,也從過去的數十人,減少至3人。

  “清漂作業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對身體協調能力、臂力、打撈技巧都有著嚴格的要求。”曾憲發説,他年齡大了,為了讓龍溪河不缺“守護人”,他還收了一個徒弟——自己的兒子。如今,他的兒子已學會清漂技能,有空就會跟著曾憲發一起上船清漂。

  年復一年,一代又一代“清漂人”堅守在龍溪河畔,一次次搖響清脆的清漂船發動機,一次次打撈出一片片水草、樹葉,用辛勞與奉獻,默默守護著“母親河”的一灣碧水。

  綜合治理久久為功

  變美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長年累月的精雕細琢。龍溪河的美,離不開一代代“清漂人”的堅守,更離不開梁平區花大力氣、下真功夫的綜合治理。

近  年來,梁平區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通過淘汰落後産能,退出煙花爆竹生産企業27家,關閉鄉鎮煤礦20家、非煤礦山28家、燒結磚廠36家,關停整治污染工業企業49家,關閉搬遷整治畜禽養殖場540家,全面禁止肥水養魚,切實從源頭上做好污染管控。

  同時,梁平區大力實施節水工程,投資15億元啟動50萬畝國家戰略儲備林項目,全力築牢生態屏障。2020年1月,三峽集團在重慶的首個“共抓長江大保護”落地項目——龍溪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PPP項目落戶梁平,為龍溪河生態修復“提速”。

  如何讓河流從“無人管”變成“河長管”,實現從“見河長”到“見成效”的轉變?梁平區水利局副局長、區河長辦副主任張習騰介紹,近年來,梁平區堅持以河長制為抓手,區雙總河長率先垂范,帶動各級河長認真巡河、治河,持續開展重點河流水環境綜合治理,大力實施水美鄉村、亞行生態、中小河流治理項目,綜合整治河道63公里、新建堤防122公里,全面開展妨礙河道行洪突出問題排查整治,逐步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

  一係列有力舉措,讓龍溪河重新煥發光彩。龍溪河流域綜合治理工作獲國務院大督查通報表揚,龍溪河河長制工作被水利部作為典型案例在全國推廣,龍溪河(梁平段)獲評“長江經濟帶美麗河流”“重慶市最美河流”。

  都梁兒女幸福感滿滿

  唐德成是雲龍鎮沙埡社區居民,其家離河岸只有800米左右。對于龍溪河“變形記”這部“紀錄片”,唐德成不是導演,但他的眼睛如同導演的“錄影機”記錄著龍溪河的每一幀變化。

  “我們鎮位于龍溪河下遊,是整個河道最容易受到污染的地段。10多年前,這裏可以説是臭水溝,從河邊路過都能聞到刺鼻的氣味,河水不能灌溉莊稼、不能餵養牲畜,污染非常嚴重。”説起以前的龍溪河,唐德成直搖頭。

  龍溪河10多年的變化,唐德成看在眼裏,樂在心裏。如今,河岸還修建了景觀道路,只要一得空,唐德成就會到河畔走一走,既鍛煉身體,又愉悅身心,真真切切感受“母親河”的變化。

  從臭水溝到清澈見底、魚蝦暢遊,從行人避而遠之到八方來客流連忘返,龍溪河的一灣碧水,不僅向東流去,也像一股暖流沁潤著都梁兒女的心田。(王小玉 劉媛)

編輯: 曹妤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551711